“蕰”字共有1个读音: [yùn]  

蕰

汉字
读音[yùn]
注音ㄩㄣˋ
部首[艹]  草字头
笔画总笔画:15 部外:12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570
其它编码五笔:aijl 仓颉:teat 郑码:evkl 四角:44112
笔顺编码122441251125221
笔顺笔画一丨丨丶丶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丨一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点 点 提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折 竖 竖 横

“蕰”字的意思

〔蕰草〕〈方〉水生的杂草。可作肥料。

“蕰”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ùn ㄩㄣˋ

 ◎ 古同“蕴”,聚积。

英语 the hippuris or mare's tail plant

法语 hippuris,queue de jument

“蕰”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wēn

〈名〉

(1) 水生的杂草 [waterweeds]

蕰,蕰藻,节中生叶。——《广韵·魂韵》

芟夷蕰崇之。——《左传·隐公六年》

(2) 另见 yùn

“蕰”字的辞典解释

康熙字典解释

薀【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烏渾切,音溫。水草。《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

又紆粉切,音惲。《左傳·隱六年》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註》薀,積也。

又於問切,音醞。習也。

说文解字解释

蕰【卷一】【艸部】

積也。从艸温聲。《春秋傳》曰:“蕰利生孽。”於粉切

“蕰”字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