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字共有1个读音: [bì]  

篦

汉字
读音[bì]
注音ㄅㄧˋ
部首[竹]  竹字旁
笔画总笔画:16 部外:10
异体字 笓 枇 箆 鎞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BE6
其它编码五笔:ttlx 仓颉:hhwp 郑码:mnrr 四角:88712
笔顺编码3143143253411535
笔顺笔画ノ一丶ノ一丶ノ丨フノ丶一一フノフ
笔顺名称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撇 竖 横折 撇 点 横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篦”字的意思

1.篦子,梳发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

2.用篦子梳:篦头。

“篦”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ì ㄅㄧˋ

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称“篦子”。以篦子梳:篦头。

英语 fine-toothed comb; comb hair

法语 peigne fin

“篦”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齿密的梳头工具 [fine-toothed comb]

发短不胜篦。——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2) 又如:篦箕(篦梳);篦梳(栉发用具);篦头铺(理发店);篦头待诏(梳头师傅)

词性变化

〈动〉

(1) 用篦子梳发 [comb with fine-toothed comb]

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2) 又如:篦头

“篦”字的辞典解释

篦ㄅㄧˋbì 名

用竹片、牛骨或金属等制成的细齿梳子,用以除去发垢,或插在头上当发饰。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康熙字典解释

篦【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音蓖。釵篦。

又竹器。

又《說文》導也。今俗謂之篦。《廣韻》眉篦。

又《集韻》頻脂切。同笓,取鰕具也。

说文解字解释

篦【卷五】【竹部】

導也。今俗謂之篦。从竹????聲。邊兮切

说文解字注

(枇)枇杷木也。四字句。從木。比聲。房脂切。十五部。

“篦”字组词

“篦”字成语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