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箠”字共有1个读音: [chuí]
汉字 | 箠 |
---|---|
读音 | [chuí] |
注音 | ㄔㄨㄟˊ |
部首 | [竹] 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8 |
异体字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BA0 |
其它编码 | 五笔:ttgf 仓颉:hhjm 郑码:mmeb 四角:88105 |
笔顺编码 | 31431431212211 |
笔顺笔画 |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撇 横 竖 横 竖 竖 横 横 |
1.鞭子。
2.鞭打。
基本字义
箠
chuí ㄔㄨㄟˊ
◎ 同“棰”。
英语 horse whip; flog
法语 fouet,cravache,fouetter,flageller
箠ㄔㄨㄟˊchuí名
马鞭。《玉篇·竹部》:「箠,击马箠也。」汉·桓宽《盐铁论·诏圣》:「今之治民者,若御拙马,行则顿之,止则击之,身创于箠,吻伤于衔。」
参见「箠楚 」条。
动鞭打。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众僧打坐者数百人,或拈竹篦痛箠之,或袖中出饼果置其前。」
箠【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是爲切,音垂。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篠簳、箛箠。
又《廣韻》竹垂切《集韻》株垂切,又中葵切,????音追。竹節也。
又《廣韻》之累切《集韻》《韻會》主蘂切,????音捶。擊馬策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杖馬箠,下趙數十城。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
又笞????也。《前漢·????法志》景帝中六年定箠令,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臋,毋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
箠【卷五】【竹部】
擊馬也。从竹????聲。之壘切
(箠)所㠯擊馬也。所㠯二字今補。假借爲杖人之稱。漢書定箠令是也。周禮假垂爲箠。垂氏掌共燋契是也。从竹。垂聲。之壘切。按壘當作累。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