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絼的意思

“絼”字共有1个读音: [zhèn]  

絼

汉字
读音[zhèn]
注音ㄓㄣˋ
部首[糹]  绞丝旁
笔画总笔画:13 部外:7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D7C
其它编码五笔:xeet|xet 仓颉:vfbsh 郑码:zpq 四角:22922
笔顺编码5544443443533
笔顺笔画フフ丶丶丶丶ノ丶丶ノフノノ
笔顺名称 撇折 撇折 点 点 点 点 撇 点 点 撇 弯钩 撇 撇

“絼”字的意思

古同“纼”。

“絼”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èn ㄓㄣˋ

 ◎ 古同“纼”。

“絼”字的详细解释

“絼”字的辞典解释

康熙字典解释

絼【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丈忍切,音朕。《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置其絼。《註》鄭司農云:絼,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鄭康成云:絼字當以豸爲聲。《釋文》亦作紖。

说文解字解释

紖【卷十三】【糸部】

牛系也。从糸引聲。讀若矤。直引切

说文解字注

(紖)牛系也。牛系、所以系牛者也。周禮封人作絼。鄭司農云。絼、箸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後鄭云。絼字當以豸爲聲。按絼讀如豸。池爾切。漢人呼雉卽絼也。絼變作紖、而讀丈忍切。仍絼雉之雙聲。今人讀紖余忍切、則非也。少儀曰。牛則執紖。从糸。引聲。讀若矤。直引切。十二部。

相关词语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