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统领军队;率兵。
例降本期总兵。——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command;
⒉ 明代统帅军队出征的将领,后来成为镇守一方的将领的职称。清代总兵为地方驻防军队的高级武官,也叫“总镇”
英governor; garrison commander;
⒈ 集中军队;统领军队。
引《后汉书·庞参传》:“臣愚以为万里运粮,远就 羌 戎,不若总兵养众,以待其疲。”
《旧唐书·唐临传》:“武德 初, 隐太子 总兵东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县人有 方璵 者,其高祖 方虔,为 杨行密 守将,总兵戍 寧国,以备两 浙。”
⒉ 官名。 明 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 清 因之,于各省置提督,提督下分设总兵官及副总兵官。总兵所辖者为镇,故亦称总镇。
引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有明 虽失其制,总兵皆用武人,然必听节制於督抚或经略。则是督抚、经略将也,总兵偏裨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幸遇军门 侯恂,拔於走卒,命为战将,不到一年,又拜总兵之官。”
王闿运 《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自 荆 岳 二州至 崇明县 五千餘里,凡设提督一员,总兵五员。”
⒈ 统领军队。
引《隋书·卷四〇·元谐传》:「上敕谐曰:『公受朝寄,总兵西下。』」
《宋史·卷二五·高宗本纪二》:「以周望为两浙、荆湖等路宣抚使,总兵守平江。」
⒉ 职官名。明朝设置,为一高级武官,奉令统军镇守。清时为绿营兵的高级统将,位次提督。
“总”字共有1个读音: [zǒng]
汉字 | 总 |
---|---|
读音 | [zǒng] |
注音 | ㄗㄨㄥˇ |
部首 | [心] 心字底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5 |
异体字 | 總 緫 捴 搃 摠 総 縂 㹅 ???? ????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總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03B |
其它编码 | 五笔:uknu 仓颉:crp 郑码:udjw 四角:80336 |
笔顺编码 | 432514544 |
笔顺笔画 | 丶ノ丨フ一丶フ丶丶 |
笔顺名称 | 点 撇 竖 横折 横 点 斜钩 点 点 |
1.总括;汇集:总之。汇总。总其成。总起来说。把两笔账总到一块儿。
2.全部的;全面的:总账。总动员。总攻击。总罢工。总的情况对我们非常有利。
3.概括全部的;为首的;领导的:总纲。总则。总店。总工会。总路线。总司令。总书记。
4.一直;一向:天总不放晴。晚饭后他总是到湖边散步。
5.毕竟;总归:冬天总要过去,春天总会来临。小孩子总是小孩子,哪能像大人那样有力气。
基本字义
总
(總)
zǒng ㄗㄨㄥˇ
聚合,聚在一起:总之。总数。总体。总结。汇总。概括全部,主要的:总纲。总则。为首的,最高的:总司令。总裁。总经理。总统。束系,束头发:总角(jiǎo )。经常,一直:总是这样。一定,无论如何:总归。“万紫千红总是春”。英语 collect; overall, altogether
德语 immer, sowieso, führend, leitend
“兵”字共有1个读音: [bīng]
汉字 | 兵 |
---|---|
读音 | [bīng] |
注音 | ㄅㄧㄥ |
部首 | [八] 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75 |
其它编码 | 五笔:rgwu|rwu 仓颉:omc 郑码:pdao 四角:72801 |
笔顺编码 | 3212134 |
笔顺笔画 | ノ丨一丨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横 竖 横 撇 点 |
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
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
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
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基本字义
兵
bīng ㄅㄧㄥˉ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英语 soldier, troops
德语 Sold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