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头巾两边扎成角儿。
⒉ 指儿童头上挽的两个小发髻。
⒈ 谓头巾两边扎成角儿。
引《水浒传》第三回:“史进 头戴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帽儿下裹一顶浑青抓角软头巾。”
《水浒传》第七回:“智深 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鬢环。”
⒉ 指儿童头上挽的两个小发髻。
引《儒林外史》第七回:“那咱你在这里上学时还小哩,头上紥著抓角儿。”
“抓”字共有1个读音: [zhuā]
汉字 | 抓 |
---|---|
读音 | [zhuā] |
注音 | ㄓㄨㄚ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93 |
其它编码 | 五笔:rrhy 仓颉:qhlo 郑码:dpv 四角:52030 |
笔顺编码 | 121332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ノ丨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撇 撇 竖 捺 |
1.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一把抓住。他抓起帽子就往外走。
2.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抓痒痒。他手上被猫抓破一块皮。
3.捉拿;捕捉:抓土匪。老鹰抓走了一只小鸡。
4.加强领导,特别着重(某方面):抓重点。他分工抓农业。
5.抢着做:三抓两抓就把工作抓完了。
6.吸引(人注意):这个演员一出场就抓住了观众。
基本字义
抓
zhuā ㄓㄨㄚˉ
用指或爪挠:抓挠。抓痒。用手或爪拿取:抓药。抓彩。捉捕:抓贼。抓间谍。把握住,不放过:抓工夫。特别注意,加强领导:抓重点。引人注意:他一上场就抓住了观众。英语 scratch; clutch, seize, grab
德语 verhaften, einsperren, festhalten ,Festnahmen ,Gekritzel (S),aufhalten, anhalten (V),fesseln (V),grabschen, grapschen (V),krabbeln (V),kratzen (V),packen (V),scratchst (V)
“角”字共有2个读音: [jiǎo] [jué]
汉字 | 角 |
---|---|
读音 | [jiǎo][jué] |
注音 | ㄐㄧㄠˇ|ㄐㄩㄝˊ |
部首 | [角] 角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0 |
异体字 | 捔 觮 龣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9D2 |
其它编码 | 五笔:qej 仓颉:nbg 郑码:rld 四角:27227 |
笔顺编码 | 3535112 |
笔顺笔画 | ノフノフ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横撇/横钩 撇 横折钩 横 横 竖 |
[jiǎo]
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
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
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
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
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jué]1.竞赛:角斗。
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
3.古代盛酒的器物。
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基本字义
角
jiǎo ㄐㄧㄠˇ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鹿角。犄角。角质。形状像角的:菱角。皂角。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于地名):成山角(在中国山东省)。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直角。角度。角钢。角尺。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角落。额骨(俗称“额角”)。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两侧束发为髻(亦称“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画角。号角。古代量器,酒的计量单位:“先取两角酒来”。中国货币单位。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量词。其它字义
角
jué ㄐㄩㄝˊ
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名角。较量,竞争:角力。角斗。角逐。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姓。英语 horn; angle, corner; point
德语 angeln (S),Kante (S),Rolle (Oper, Schauspiel, Aufführung usw.) (S),Schauspieler, Schauspielerin (S),dreibeiniges Weingefä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