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正中的厅堂。指厅堂之中。庭院。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唐于中书省设政事堂,以宰相领其事,后因称宰相为中堂。正室。指母亲。犹明堂。
⒈ 正中的厅堂。
引《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
郑玄 注:“中堂,南北之中也。”
《古今小说·张舜美中宵得丽女》:“庵主出迎,拉至中堂供茶。”
冰心 《往事》二:“今夜没有电光,中堂燃着两支蜡烛。”
⒉ 指厅堂之中。
引《文选·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陿坐,羽觴行而无筭。”
薛综 注:“中堂,中央也。”
⒊ 正室。
引《旧唐书·马璘传》:“璘 之第,经始中堂,费钱二十万贯,他室降等无几。”
⒋ 庭院。
引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掘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
明 何景明 《寄孙世其》诗:“繫马中堂树,听鶯上苑花。”
⒌ 犹明堂。
引《晋书·礼志上》:“穆帝、孝武 并权以 中堂 为太学。”
《宋书·文帝纪》:“丁酉,謁 初寧陵 还於 中堂 即皇帝位。”
⒍ 指母亲。
引唐 李贺 《题归梦》诗:“怡怡中堂笑,小弟裁涧菉。”
叶葱奇 注:“‘中堂笑’指在母前欢笑。”
⒎ 唐 于中书省设政事堂,以宰相领其事,后因称宰相为中堂。 明、清 大学士亦沿用此称。
引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中堂》:“明 洪武 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座於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
《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餘年,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諡为 文恪。”
《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不过看 徐中堂 面上,所以才委他这个差使。”
⒏ 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
引《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张天翼 《清明时节》:“易良发 忍不住要笑,就假装着咳嗽,转过面去看挂在上面的中堂--三星图。”
⒈ 正中的厅堂。
引《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闲。」
汉·郑玄·注:「中堂,南北之中也。」
《儒林外史·第五回》:「灵柩停在第二层中堂内,众人进来参了灵,各自散了。」
⒉ 庭院。
引三国魏·曹丕〈感物赋〉:「堀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
明·何景明〈寄孙世其〉诗:「系马中堂树,听莺上苑花。」
⒊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书画。
引《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⒈ 唐设政事堂于中书省,以宰相主领其事,因称宰相为中堂。明清以后则指内阁大学士。
引《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余年,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谥为文恪。」
《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那黄老前辈,不是我说他,碰著几个阔人,或是中堂、尚书有权势的,一般低颜下膝的恭维。」
“中”字共有2个读音: [zhōng] [zhòng]
汉字 | 中 |
---|---|
读音 | [zhōng][zhòng] |
注音 | ㄓㄨㄥ|ㄓㄨㄥˋ |
部首 | [丨] 竖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3 |
异体字 | ???? ???? ???? ???? ???? 仲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2D |
其它编码 | 五笔:khk 仓颉:l 郑码:jivv 四角:50006 |
笔顺编码 | 2512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
[zhōng]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
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
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
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
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
7.中人:作中。
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
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
10.姓。
[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
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基本字义
中
zhōng ㄓㄨㄥˉ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适于,合于:中看。其它字义
中
zhòng ㄓㄨㄥˋ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英语 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德语 Mitte, Zentrum, Mittelpunkt ,treffen (V)
“堂”字共有1个读音: [táng]
汉字 | 堂 |
---|---|
读音 | [táng] |
注音 | ㄊㄤˊ |
部首 | [土] 提土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㙶 坣 隚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802 |
其它编码 | 五笔:ipkf 仓颉:fbrg 郑码:kojb 四角:90104 |
笔顺编码 | 24345251121 |
笔顺笔画 | 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竖 点 撇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
1.正房:堂屋。
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
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
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
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
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
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
8.姓。
堂
táng ㄊㄤˊ
正房,高大的房子:堂屋。堂客。堂倌。礼堂。澡堂。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堂房。堂兄弟。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堂。公堂。过堂。 量词:上了一堂课。一堂家具。英语 hall; government office
德语 Raum (S),Tang (Eig, Fam),Hauptraum eines 1 stöckigen H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