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闷热而潮湿。
⒉ 湿热。中医学上所指的一种病理现象。
⒈ 闷热而潮湿。
引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 成都 乃未尝有梅雨,惟秋半积阴气令蒸溽,与 吴 中梅雨时相类耳。”
明 宋濂 《题<栖云轩记>后》:“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 苏太史 《栖云轩记》,记为本庵上士作,其状 灵岩 之景,亦分明如画,蒸溽为之顿消。”
⒉ 湿热。中医学上所指的一种病理现象。
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
“蒸”字共有1个读音: [zhēng]
汉字 | 蒸 |
---|---|
读音 | [zhēng] |
注音 | ㄓㄥ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10 |
异体字 | ???? 烝 䒱 ???? |
字形结构 | 上中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4B8 |
其它编码 | 五笔:abio 仓颉:tnef 郑码:exau 四角:44331 |
笔顺编码 | 122525341444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フ丨フノ丶一丶丶丶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撇/横钩 竖钩 横撇/横钩 撇 捺 横 点 点 点 点 |
1.液体受热转化成气体上升:蒸发。水蒸气。
2.一种烹饪方法。利用沸水的热气使物品变熟、变热:蒸馒头。把冷饭蒸一下儿。
基本字义
蒸
zhēng ㄓㄥˉ
热气上升:蒸汽。蒸腾。蒸发。蒸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蒸馏。云蒸霞蔚。蒸蒸日上。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蒸饼。蒸饺。蒸笼。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蒸烛。细小的木柴。英语 steam; evaporate
德语 dämpfen, verdampfen, verdunsten (V, Ess)
“溽”字共有1个读音: [rù]
汉字 | 溽 |
---|---|
读音 | [rù] |
注音 | ㄖㄨˋ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10 |
异体字 | 濡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EBD |
其它编码 | 五笔:idff 仓颉:emvi 郑码:vgds 四角:31143 |
笔顺编码 | 4411311534124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一ノ一一フノ丶一丨丶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提 横 撇 横 横 竖提 撇 捺 横 竖钩 点 |
湿:溽暑(夏季潮湿而闷热的天气)。
基本字义
溽
rù ㄖㄨˋ
湿润;闷热:溽暑。溽热。味深厚:“其饮食不溽”。英语 moist, humid, muggy
德语 abschwächen, dämp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