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置于竿上用以观察风量、风向的旗子。
⒈ 置于竿上用以观察风量、风向的旗子。
引明 姜南 《墨畬钱鎛·相风竿》:“江河閒大小官民舟,或於檣上,或於尾后舵楼上立一小竿,竿上揭小旗,以占每日风色,谓之招风旗。”
“招”字共有1个读音: [zhāo]
汉字 | 招 |
---|---|
读音 | [zhāo] |
注音 | ㄓㄠ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DB |
其它编码 | 五笔:rvkg 仓颉:qshr 郑码:dyj 四角:57062 |
笔顺编码 | 1215325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フノ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横折钩 撇 竖 横折 横 |
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
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
3.应接:招待宾客。
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
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
6.同“着”。
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基本字义
招
zhāo ㄓㄠˉ
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应接:招待宾客。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同“着”。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英语 beckon, summon; recruit, levy
德语 winken, einstellen, zu sich ziehen (V)
“风”字共有2个读音: [fēng] [fěng]
汉字 | 风 |
---|---|
读音 | [fēng][fěng] |
注音 | ㄈㄥ|ㄈㄥˇ |
部首 | [风] 风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0 |
异体字 | 風 飌 凨 凬 凮 ???? ???? ???? ???? ????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風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8CE |
其它编码 | 五笔:mqi|wri 仓颉:hnk 郑码:qdos 四角:77210 |
笔顺编码 | 3534 |
笔顺笔画 | ノ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撇 点 |
[fēng]
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姓。
[fěng]古同“讽”,讽刺。
基本字义
风
(風)
fēng ㄈㄥˉ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姓。其它字义
风
(風)
fěng ㄈㄥˇ
◎ 古同“讽”,讽刺。
英语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德语 Wind (Met),Radikal Nr. 182 = Wind (Sprachw)
“旗”字共有1个读音: [qí]
汉字 | 旗 |
---|---|
读音 | [qí] |
注音 | ㄑㄧˊ |
部首 | [方] 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0 |
异体字 | 㫅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5D7 |
其它编码 | 五笔:ytaw|ytdw 仓颉:ysotc 郑码:syme 四角:08281 |
笔顺编码 | 41533112211134 |
笔顺笔画 | 丶一フノノ一一丨丨一一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横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撇 点 |
1.旗子:国旗。红旗。挂旗。
2.指八旗:汉军旗。
3.属于八旗的,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旗袍。
4.八旗兵驻屯的地方,现在地名沿用:正黄旗。
5.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6.姓。
基本字义
旗
qí ㄑㄧˊ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英语 banner, flag, streamer
德语 Fahn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