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台名。台址在今山西太原之南榆次西。
⒈ 台名。台址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南 榆次 西。
引《战国策·秦策四》:“智氏 信 韩 魏 从而伐 赵,攻 晋阳 之城,胜有日矣, 韩 魏 反之,杀 智伯瑶 於 凿臺 之上。”
高诱 注:“晋阳 下臺名。凿地作渠,以灌 晋阳 城,因聚土为臺而止其上,故曰 凿臺 也。”
宋 司马光 《送李揆之序》:“昔 智伯 一会而辱二主一臣,以成 凿臺 之祸。”
“凿”字共有1个读音: [záo]
汉字 | 凿 |
---|---|
读音 | [záo] |
注音 | ㄗㄠˊ |
部首 | [凵] 凶字框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10 |
异体字 | 鑿 䥣 ???? ???? ???? ???? ???? ???? ???? ????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鑿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FF |
其它编码 | 五笔:ogub|oufb 仓颉:tcuj 郑码:kuuz 四角:32772 |
笔顺编码 | 224314311252 |
笔顺笔画 | 丨丨丶ノ一丶ノ一一丨フ丨 |
笔顺名称 | 竖 竖 点 撇 横 点 撇 横 横 竖 竖折/竖弯 竖 |
1.凿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
2.打孔;挖掘:凿一个眼儿。凿井抗旱。
3.明确;真实:确凿。
4.榫(sǔn)眼:圆凿方枘。
凿
(鑿)
záo ㄗㄠˊ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穿孔,挖掘:凿孔。凿井。凿通。 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明确,真实:凿凿。证据确凿。英语 chisel; bore, pierce
德语 graben (V),meißel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