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宋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亦称“杂变”。
⒈ 唐 宋 田赋以外的苛捐杂税。亦称“杂变”。 《文献通考·田赋四》:“南唐 正赋之外,所取不一。
引宋 因之,名曰沿纳……在后,沿纳之赋,多从蠲减。”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明道二年》:“自 唐 以来,民计田输赋外,增取他物,復折为赋,谓之杂变,亦谓之沿纳,名品烦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五代 十国 时期,各割据国巧立名目,敲剥财物,设置多种苛捐杂税。 宋 朝统一后,全部承袭下来,统称之为‘杂变’,又叫‘沿纳’。”
“沿”字共有1个读音: [yán]
汉字 | 沿 |
---|---|
读音 | [yán] |
注音 | ㄧㄢˊ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㳂 ???? 沇 㕣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CBF |
其它编码 | 五笔:imkg|iwkg 仓颉:ecr 郑码:vqj 四角:37161 |
笔顺编码 | 44135251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ノフ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提 撇 横折折/横折弯 竖 横折 横 |
1.顺着(江河、道路或物体的边):沿墙根儿种花。沿着河边走。
2.依照以往的方法、规矩、式样等:沿袭。相沿成习。
3.顺着衣物的边再镶上一条边:沿鞋口。
4.边(多用在名词后):边沿。沟沿。炕沿儿。缸沿儿。前沿。
基本字义
沿
yán ㄧㄢˊ
顺着,照着:沿岸(靠近江、河、湖、海一带的地区)。沿海(靠海的一带)。沿街。沿途。沿线。因袭相传:沿革(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沿习(因袭历来的习惯)。相沿成习。沿袭(依照旧例行事)。沿用。边:边沿。坑沿。河沿。在衣服等物的边上再加一条边:沿个边。英语 follow a course, go along
德语 längs,entlang,Flussufer (S)
“纳”字共有1个读音: [nà]
汉字 | 纳 |
---|---|
读音 | [nà] |
注音 | ㄋㄚˋ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納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納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EB3 |
其它编码 | 五笔:xmwy 仓颉:vmob 郑码:zlod 四角:24127 |
笔顺编码 | 5512534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丨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竖 横折钩 撇 点 |
1.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
2.接受:纳降。采纳。
3.享受:纳凉。
4.放进去:纳入正轨。
5.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纳粮。
6.姓。
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纳鞋底子。
纳
(納)
nà ㄋㄚˋ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英语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德语 akzeptieren, annehmen, genießen (V),bezahlen, entrichten (V),Na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