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不切实际的无用文字。
英dead letter;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at have become a dead letter;
⒉ 没有意义的礼节。
例进门便是财主娘子,故此不用虚文。——《后水浒传》
英mere formalities; empty forms;
⒈ 空洞的文字;空话。
引《汉书·谷永传》:“书陈於前,陛下委弃不纳,而更使方正对策,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一道》:“捨斥己之至言,进无用之虚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学校之盛,百倍曩时,然士务虚文而薄寔行,其能通当世之务者,百不一二焉。”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中国 向来銓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
⒉ 虚幻荒诞的文字。
引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又《神仙集》中有召神劾鬼之法,又有使人见鬼之术。俗人闻之,皆谓虚文。”
⒊ 毫无意义的礼节。
引宋 楼钥 《送内弟汪耐翁随侍因赴临川推官》诗:“生长外家身已老,周旋中表意尤亲。从今家问须情实,莫事虚文学外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主教久闻 陆钦差 的大名,那有不请见之理?一切脱帽拉手的虚文,不用细述。”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
例如:‘病教揖让虚文减,老觉婆娑古意多。
⒋ 徒具形式的规章、制度。
引宋 李纲 《人物志》:“使士夫不復事虚名而收寔效,官司不復行虚文而施实绩。”
《元典章·圣政一·兴学校》:“农桑学校,为政之本……累圣相继,具有典章,仰各处提调官常切加意,勉求实效,勿事虚文。”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凡舶方发,官必点视,监送放洋。然商人多先期以小舟载钱离岸,官验止为虚文。”
⒈ 不切实际的文词。
引《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
⒉ 不切实用的仪节。
引《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勿营缮下宫置宫人,及作石羊、石虎、石马、石人等物,此等虚文,宜一切革罢。」
“虚”字共有1个读音: [xū]
汉字 | 虚 |
---|---|
读音 | [xū] |
注音 | ㄒㄩ |
部首 | [虍] 虎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5 |
异体字 | 墟 虛 虗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虛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65A |
其它编码 | 五笔:haog|hod 仓颉:yptc 郑码:ihku 四角:21212 |
笔顺编码 | 21531522431 |
笔顺笔画 | 丨一フノ一フ丨丨丶ノ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 横撇/横钩 撇 横 竖弯钩 竖 竖 点 撇 横 |
1.空;空虚:弹不虚发。乘虚而入。
2.不符合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3.不自满:谦虚。
4.害怕;勇气不足:心虚。胆虚。
5.副词。白白地:虚度。
6.虚弱:气虚。体虚。
7.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虚。
8.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虚
xū ㄒㄩˉ
空: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不真实的:虚伪。虚假(jiǎ)。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内心怯懦:做贼心虚。 不自满:虚心。谦虚。虚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抽象的:虚词。 衰弱:虚弱。虚胖。虚汗。虚脱。气虚。血虚。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同“墟”,大丘。 同“圩”,集市。英语 false
德语 bedeutungslos, inhaltslos, leer (Adj)
“文”字共有1个读音: [wén]
汉字 | 文 |
---|---|
读音 | [wén] |
注音 | ㄨㄣˊ |
部首 | [文] 文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0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587 |
其它编码 | 五笔:yygy 仓颉:yk 郑码:so 四角:00400 |
笔顺编码 | 4134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捺 |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
2.文章:散文。议论文。
3.文言:半文半白。
4.指文科:文理分科。
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
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
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
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
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
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基本字义
文
wén ㄨㄣˊ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➊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掩饰:文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姓。英语 literature, culture, writing
德语 Radikal Nr. 67 = Kultur, Literatur, Schrift (Sprachw),Sprache, Schrift, Lehre (S),Wen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