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用禽、畜的血做成的羹。
⒈ 用禽、畜的血做成的羹。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参军 张伯瑜 諮公言:向为血羹,频不能就。”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其餘小酒店,亦卖下酒如煎鱼、鸭子、炒鷄兔、煎燠肉、梅汁、血羹、粉羹之类。”
“血”字共有2个读音: [xiě] [xuè]
汉字 | 血 |
---|---|
读音 | [xiě][xuè] |
注音 | ㄒㄧㄝˇ|ㄒㄩㄝˋ |
部首 | [血] 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0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840 |
其它编码 | 五笔:tld 仓颉:hbt 郑码:mlka 四角:27102 |
笔顺编码 | 325221 |
笔顺笔画 | ノ丨フ丨丨一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横折 竖 竖 横 |
[xuè]
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
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
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
4.指月经。
5.姓。
[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基本字义
血
xuè ㄒㄩㄝˋ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其它字义
血
xiě ㄒㄧㄝˇ
◎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英语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德语 Blut (S),Blut (S),blutig (Adj),Radikal Nr. 143 = Blut
“羹”字共有1个读音: [gēng]
汉字 | 羹 |
---|---|
读音 | [gēng] |
注音 | ㄍㄥ |
部首 | [羊] 羊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9 部外:13 |
异体字 | 羮 ???? ???? ???? ???? ????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FB9 |
其它编码 | 五笔:ugod 仓颉:tgftk 郑码:ucug 四角:80804 |
笔顺编码 | 4311214444431121134 |
笔顺笔画 | 丶ノ一一丨一丶丶丶丶丶ノ一一丨一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撇 横 横 竖 横 点 点 点 点 点 撇 横 横 竖 横 横 撇 捺 |
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鸡蛋羹。
基本字义
羹
gēng ㄍㄥˉ
◎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
英语 soup, broth
德语 Filmentwickler, Supp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