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
⒈ 官名。 隋 置,为散官。 唐 沿用。 宋 政和 四年以为与 宣德门 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 明、清 仍为散官。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最奇异的,乃是上皇登极,恩典下颁,致仕官皆得迁受一纸。宣议即加宣德郎,勑下之日,正遇着他的生辰,亲戚朋友来贺喜的,满座堂中。”
“宣”字共有1个读音: [xuān]
汉字 | 宣 |
---|---|
读音 | [xuān] |
注音 | ㄒㄩㄢ |
部首 | [宀] 宝盖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亘 諠 ???? ???? ???? ???? 瑄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BA3 |
其它编码 | 五笔:pgjg 仓颉:jmam 郑码:wdbk 四角:30106 |
笔顺编码 | 445125111 |
笔顺笔画 | 丶丶フ一丨フ一一一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横撇/横钩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横 |
1.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宣传。宣布。宣誓。心照不宣。
2.宣召。
3.疏导:宣泄。
4.(Xuān)指安徽宣城,云南宣威:宣笔。宣腿。
5.指宣纸:玉版宣(色白质坚的宣纸)。虎皮宣(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
6.姓。
基本字义
宣
xuān ㄒㄩㄢˉ
公开说出,散布:宣讲。宣传。宣战。宣称。宣言。宣叙调。心照不宣。疏导:宣泄。古代帝王的大室。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宣付。宣召(皇帝召见)。宣诏(传旨)。姓。英语 declare, announce, proclaim
德语 ankündigen, anmelden ,erklären, anmelden ,Xuan (Eig, Fam)
“郎”字共有2个读音: [láng] [làng]
汉字 | 郎 |
---|---|
读音 | [láng][làng] |
注音 | ㄌㄤˊ|ㄌㄤˋ |
部首 | [阝] 双耳刀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6 |
异体字 | 郞 ???? 郒 郎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0CE |
其它编码 | 五笔:yvcb|yvbh 仓颉:iinl 郑码:sxy 四角:37727 |
笔顺编码 | 45115452 |
笔顺笔画 | 丶フ一一フ丶フ丨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 横 横 竖提 点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
[láng]
1.古代官名:侍郎。员外郎。
2.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放牛郎。女郎。
3.女子称丈夫或情人:郎君。情郎。
4.旧时称别人的儿子:大郎。令郎。
5.姓。
[làng]见〖屎壳郎〗。
郎
láng ㄌㄤˊ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姓。郎
làng ㄌㄤˋ
〔屎壳郎〕“蜣螂”的俗称。英语 gentleman, young man; hus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