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向来的意思

xiànglái

向来


拼音xiàng lái
注音ㄒ一ㄤˋ ㄌㄞˊ

繁体向來
词性副词

词语解释

向来[ xiàng lái ]

⒈  一贯如此。

always; all along;

⒉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earlier; before;

引证解释

⒈  刚才;方才。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 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齏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沛国 刘璡,尝与兄 瓛 连栋隔壁, 瓛 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 瓛 怪问之,乃曰:‘向来未著衣帽故也。’”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
宋 陆游 《夏雨》诗:“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⒉  立时;即刻。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緡;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宋 辛弃疾 《浣溪沙》词:“歌串如珠箇箇匀,被花勾引笑和顰,向来惊动画梁尘。”

⒊  后来;以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鬼手中出一铁凿,可尺餘,安著都督头,便举椎打之。都督云:‘头觉微痛。’向来转剧,食顷便亡。”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候向来城寨修完了毕,别奏取旨。”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从此略施经国手,向来閒却著书年。”

⒋  从来;一向。

唐 唐彦谦 《玉蕊》诗:“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元 张养浩 《登泰山》诗:“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几年以来,所收米穀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尽数开载在那册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为兄的向来心迹,也教众乡尊得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些人,谁也不和谁说话,谁也不看谁,仿佛向来就不认识。”

⒌  从前;过去;原来。

宋 杨万里 《晚过常州》诗:“人民城廓依然是,只有向来鬚鬢非。”
明 高启 《登西城门》诗:“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
1. 从前;一向。 唐 元稹 《竞渡》诗:“草木霑我润,豚鱼望我蕃。嚮来同竞辈,岂料由我存。”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梅花身份絶高,嚮来未经人道。”

⒍  犹近来。

宋 万俟咏 《木兰花慢》词:“梅花嚮来始别,又怱怱、结子满枝头。”

国语辞典

向来[ xiàng lái ]

⒈  一向、从来。

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之三:「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小的妻子向来与小的争竞口舌,别气归家。」

本来 从来 原来

⒉  以后、后来。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都督云:『头觉微痛。』向来转剧,食顷便亡。」

⒊  刚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向”字共有1个读音: [xiàng]  

向

汉字
读音[xiàng]
注音ㄒㄧㄤˋ
部首[口]  口字旁
笔画总笔画:6 部外:3
异体字 鄉 ???? ???? ???? 嚮 曏 ????
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411
其它编码五笔:tmkd 仓颉:hbr 郑码:nlj 四角:27220
笔顺编码325251
笔顺笔画ノ丨フ丨フ一
笔顺名称 撇 竖 横折钩 竖 横折 横

“向”字的意思

1.方向:志向。风向。

2.对着,特指脸或正面对着(跟“背”相对):向阳。面向讲台。两人相向而行。

3.将近;接近:向晓。向晚。

4.偏袒:老乡向老乡。

5.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走。向先进工作者学习。从胜利走向胜利。

6.姓。

7.向来:向有研究。向无此例。

“向”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嚮)

xiàng ㄒㄧㄤˋ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向背(bèi )。向北。目标,意志所趋:志向。方向。偏袒,袒护:偏向。近,临:向晚。秋天漠漠向昏黑。从前:向日。向者。从开始到现在:向例。一向。姓。

英语 toward, direction, trend

德语 ehedem, ehem. : ehemals

“来”字共有1个读音: [lái]  

来

汉字
读音[lái]
注音ㄌㄞˊ
部首[木]  木字旁
笔画总笔画:7 部外:3
异体字 來 逨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765
其它编码五笔:goi|gusi 仓颉:dt 郑码:bdkv 四角:50900
笔顺编码1431234
笔顺笔画一丶ノ一丨ノ丶
笔顺名称 横 点 撇 横 竖 撇 捺

“来”字的意思

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

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

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

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

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

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

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

10.姓。

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来”字的基本解释

(來)

lái ㄌㄞˊ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做某个动作:胡来。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姓。

英语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德语 kommen (V)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