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威振”。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
⒈ 亦作“威振”。
⒉ 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
引《逸周书·时训》:“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不始电,君无威震。”
⒊ 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
引《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楚庄 有 叔孙、子反,定 江 淮,威震诸夏。”
晋 左思 《魏都赋》:“搦 秦 起 赵,威振八蕃。”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操(曹操 )大喜曰:‘ 关 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 令明,真劲敌也。’”
毛泽东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我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⒈ 力道和气势足以震动他人。
例如:「他当年凭这套拳法威震八方。」
“威”字共有1个读音: [wēi]
汉字 | 威 |
---|---|
读音 | [wēi] |
注音 | ㄨㄟ |
部首 | [女] 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畏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A01 |
其它编码 | 五笔:dgvt|dgvd 仓颉:ihmv 郑码:hmaz 四角:53200 |
笔顺编码 | 131531534 |
笔顺笔画 | 一ノ一フノ一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撇 横 撇点 撇 横 斜钩 撇 点 |
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
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
3.姓。
基本字义
威
wēi ㄨㄟˉ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威力。威风。权威。凭借力量或势力:威胁。威慑。英语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德语 jemandes Macht (S),jemandes Stärke (S),jemdandes Einfluss (S),unter Gewaltanwendung (Adj)
“震”字共有1个读音: [zhèn]
汉字 | 震 |
---|---|
读音 | [zhèn] |
注音 | ㄓㄣˋ |
部首 | [雨] 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7 |
异体字 | 誫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707 |
其它编码 | 五笔:fdfe 仓颉:mbmmv 郑码:fvgh 四角:10232 |
笔顺编码 | 145244441311534 |
笔顺笔画 |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一一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点 点 点 横 撇 横 横 竖提 撇 捺 |
1.震动:地震。震耳欲聋。威震四方。
2.特指地震:震源。防震棚。又连着震了几次。
3.情绪过分激动:震惊。震怒。
4.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见〖八卦〗。
5.姓。
震
zhèn ㄓㄣˋ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震夷伯之庙”。震霆。 雷:“烨烨震电。”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震撼。震荡。震颤。震响。震动。声震遐迩。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震。身子不由得一震。 特指“地震”:震灾。震源。震中。震级。震情。防震。抗震。余震。 〔震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震惊。震怒。震骇。震慑。英语 shake, quake, tremor; excite
德语 Betroffenheit (S),Schock (S),schütteln, bewegen (V),Sechstes der Acht Trigramme im Bagua des I Ging, "Erreg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