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鞭子。
⒈ 鞭子。
引《西游记》第十五回:“圣僧,我还有一条挽手儿,一发送了你罢。”
《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玳安 道:‘来了,取挽手儿去了。’不一时,挽手儿取了来,打发 西门庆 上马。”
⒈ 鞭子。
引《西游记·第一五回》:「圣僧,我还有一条挽手儿,一发送了你罢。」
《金瓶梅·第三八回》:「玳安道:『来了,取挽手儿去了。』」
“挽”字共有1个读音: [wǎn]
汉字 | 挽 |
---|---|
读音 | [wǎn] |
注音 | ㄨㄢˇ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7 |
异体字 | 輓 鋔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輓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33D |
其它编码 | 五笔:rqkq 仓颉:qnau 郑码:drjr 四角:57012 |
笔顺编码 | 1213525135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フ丨フ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撇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撇 竖弯钩 |
1.拉;牵:挽弓。挽手。挽车。
2.设法使好转或恢复:挽救。挽回。
3.追悼死者:挽歌。挽联。
4.向上卷起:挽起裤脚儿。
5.同“绾”。
基本字义
挽
wǎn ㄨㄢˇ
拉,牵引:挽弓。挽留。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挽救。力挽狂澜。追悼死人:挽词。挽联。挽幛。古同“晚”,后来的。同“绾”。英语 pull; pull back, draw back
德语 ziehen
“手”字共有1个读音: [shǒu]
汉字 | 手 |
---|---|
读音 | [shǒu] |
注音 | ㄕㄡˇ |
部首 | [手] 手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0 |
异体字 | ???? ???? 扌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4B |
其它编码 | 五笔:rtgh 仓颉:q 郑码:md 四角:20500 |
笔顺编码 | 3112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竖钩 |
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
3.拿着:人手一册。
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
5.亲手:手植。手书。
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基本字义
手
shǒu ㄕㄡˇ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拿着:人手一册。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英语 hand
德语 Hand
“儿”字共有1个读音: [ér]
汉字 | 儿 |
---|---|
读音 | [ér] |
注音 | ㄦˊ |
部首 | [儿] 儿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0 |
异体字 | 人 兒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兒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3F |
其它编码 | 五笔:qtn 仓颉:lu 郑码:rd 四角:22010 |
笔顺编码 | 35 |
笔顺笔画 | ノフ |
笔顺名称 | 撇 竖弯钩 |
1.雄性的:儿马。儿狗。
2.后缀(注音作r)。
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
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儿
(兒)
ér ㄦˊ
小孩子:婴儿。儿戏。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英语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德语 Sohn ,silbenloses Diminutiv-Suffix (das "e" wird nicht gespro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