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魍魉的意思

wǎngliǎng

魍魉


拼音wǎng liǎng
注音ㄨㄤˇ ㄌ一ㄤˇ

繁体魍魎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魍魉[ wǎng liǎng ]

⒈  传说中的一种鬼怪。

demons and monster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参见“罔两”、“蝄蜽”、“魑魅魍魎”。

《孔子家语·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鵂鶹岁久能人语,魍魎山深每昼行。”

⒉  疫神。传说 颛顼 之子所化。

汉 蔡邕 《独断》:“帝 顓頊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 江水,是为瘟鬼;其一者居 若水,是为魍魎;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昔 顓頊氏 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 江水,为疟鬼;一居 若水,为魍魎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⒊  影子外层的淡影,光的衍射物。

《文选·班固<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李周翰 注:“魍魎,影外微阴也。”

⒋  恍惚;迷茫无所依貌。

《淮南子·览冥训》:“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国语辞典

魍魉[ wǎng liǎng ]

⒈  山川中的木石精灵。也作「罔两」、「罔阆」。

《文选·张衡·西京赋》:「螭魅魍魉,莫能逢旃。」
《西游记·第一八回》:「也不晓得有甚么鬼祟魍魉,邪魔作耗。」

⒉  影子外围颜色较淡的部分。也作「罔两」。

《文选·班固·幽通赋》:「恐魍魉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魍”字共有1个读音: [wǎng]  

魍

汉字
读音[wǎng]
注音ㄨㄤˇ
部首[鬼]  鬼字旁
笔画总笔画:17 部外:8
异体字 䰣 蛧 蝄 ???? ???? ????
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B4D
其它编码五笔:rqcn 仓颉:hibtv 郑码:njld 四角:27512
笔顺编码32511355425431415
笔顺笔画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丨フ丶ノ一丶一フ
笔顺名称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竖弯钩 撇折 点 竖 横折钩 点 撇 横 点 横 竖折/竖弯

“魍”字的意思

〔魍魉〕也作蝄。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现多用来比喻坏人。魉(liǎng):魑(chī)魅(mèi)魍。

“魍”字的基本解释

wǎng ㄨㄤˇ

〔魍魉〕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如“魑魅魍魍”(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英语 demons, mountain spirits

德语 Kobold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