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水鸟名。又名蚊母鸟。
⒈ 水鸟名。又名蚊母鸟。参见“蚊母鸟”。
引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蚊母鸟,形如青鷁,嘴大而长,于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俗云采其翎为扇,可辟蚊子。亦呼为吐蚊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江 东有吐蚊鸟,夏则夜鸣,吐蚊于芦荻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蚊母鸟》﹝释名﹞:“吐蚊鸟、鷏。”
﹝集解﹞引 陈藏器 曰:“此鸟大如鸡,黑色。生南方池泽茹芦中, 江 东亦多。其声如人呕吐,每吐,出蚊一二升。”
“吐”字共有2个读音: [tǔ] [tù]
汉字 | 吐 |
---|---|
读音 | [tǔ][tù] |
注音 | ㄊㄨˇ|ㄊㄨˋ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唋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410 |
其它编码 | 五笔:kfg 仓颉:rg 郑码:jbvv 四角:64010 |
笔顺编码 | 25112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
[tǔ]
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
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
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
[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
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基本字义
吐
tǔ ㄊㄨˇ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说出:吐话。一吐为快。其它字义
吐
tù ㄊㄨˋ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英语 vomit, spew out, cough up
德语 erbrechen (V),etw. widerwillig herausgeben (V),sich übergeben (V)
“鸟”字共有1个读音: [niǎo]
汉字 | 鸟 |
---|---|
读音 | [niǎo] |
注音 | ㄋㄧㄠˇ |
部首 | [鸟] 鸟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0 |
异体字 | 鳥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鳥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E1F |
其它编码 | 五笔:qyng|qgd 仓颉:pysm 郑码:rz 四角:27127 |
笔顺编码 | 35451 |
笔顺笔画 | ノフ丶フ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
[niǎo]
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
2.(Niǎo)姓。
[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鸟
(鳥)
niǎo ㄋㄧㄠˇ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鸟类。候鸟。益鸟。鸟语花香。英语 bird; KangXi radical 196
德语 Vogel (S, Bio),Radikal Nr. 196 = Vogel"_x000d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