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头陀的意思

tóutuó

头陀


拼音tóu tuó
注音ㄊㄡˊ ㄊㄨㄛˊ

繁体頭陀

词语解释

头陀[ tóu tuó ]

⒈  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梵dhūta; mendicant Buddhist monk;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头陁”。梵文dhūta的译音。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亦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以法师景行 大迦叶,故以头陀为称首。”
《法苑珠林》卷一〇一:“西云头陁,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淡道人》:“其徒有头陁一人,又祕藏纸画牛一头,每与客戏。”
《西游记》第十七回:“话説 孙行者 一觔斗跳将起去,諕得那 观音院 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
清 郑燮 《道情》之三:“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鐘;兔葵燕麦閒斋供。”

国语辞典

头陀[ tóu tuó ]

⒈  佛教用语。指修习十二种苦行的比丘为梵语dhūta的音译。意译为修治、摇振、弃除。

⒉  习俗上又将行脚乞食的出家人称为「头陀」。此僧人通常还保留有部分的头发。

“头”字共有2个读音: [tóu]   [tou]  

头

汉字
读音[tóu][tou]
注音ㄊㄡˊ|ㄊㄡ
部首[大]  大字旁
笔画总笔画:5 部外:2
异体字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934
其它编码五笔:udi 仓颉:yk 郑码:tdgd 四角:34800
笔顺编码44134
笔顺笔画丶丶一ノ丶
笔顺名称 点 点 横 撇 点

“头”字的意思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

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

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

8.第一:头等。头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

10.姓。

[tou]

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

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头”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頭)

tóu ㄊㄡˊ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首领:头子。头目。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英语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德语 Kopf

“陀”字共有1个读音: [tuó]  

陀

汉字
读音[tuó]
注音ㄊㄨㄛˊ
部首[阝]  双耳刀
笔画总笔画:7 部外:5
异体字 坨 阤 陁 ????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640
其它编码五笔:bpxn 仓颉:nljp 郑码:ywrr 四角:73212
笔顺编码5244535
笔顺笔画フ丨丶丶フノフ
笔顺名称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竖弯钩

“陀”字的意思

1.见〖陀螺〗、

2.姓。

“陀”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uó ㄊㄨㄛˊ

〔陀螺〕一种儿童玩具,呈圆椎形,用绳绕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用鞭抽打旋转不停。 山冈。

英语 steep bank, rough terrain

德语 Abhang (S)​,Steilufer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