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垂两耳旁,以示不欲妄听是非。
⒈ 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垂两耳旁,以示不欲妄听是非。
引《淮南子·主术训》:“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纊塞耳所以掩聪,天子外屏所以自障。”
《文选·张衡<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纊塞耳,车中不内顾。”
薛综 注:“黈纊,言以黄绵大如丸,悬冠两边,当耳,不欲妄闻不急之言也。”
唐 薛能 《昇平词》之八:“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纊垂。”
宋 苏轼 《上初即位论治道(代吕申公)·刑政》:“人主前旒蔽明,黈纊塞耳。耳目所及,尚不敢尽,而况察人於耳目之外乎。”
⒈ 黄绵。旧时加于冕的两旁,使耳朵不妄听不义的言语。
引《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文选·张衡·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纩塞耳,车中不内顾。」
“纩”字共有1个读音: [kuàng]
汉字 | 纩 |
---|---|
读音 | [kuàng] |
注音 | ㄎㄨㄤˋ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纊 絋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纊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EA9 |
其它编码 | 五笔:xyt|xot 仓颉:vmi 郑码:ztg 四角:20100 |
笔顺编码 | 551413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丶一ノ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点 横 撇 |
丝绵。
纩
(纊)
kuàng ㄎㄨㄤˋ
絮衣服的新丝绵。英语 cotton; s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