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热水熨帖患处以散寒止痛。
⒈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热水熨帖患处以散寒止痛。
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
《素问·玉机真藏论》:“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王冰 注:“皆谓释散寒邪,宣扬正气。”
宋 陆游 《病减》诗:“病减停汤熨,身衰赖按摩。”
“汤”字共有2个读音: [tāng] [shāng]
汉字 | 汤 |
---|---|
读音 | [tāng][shāng] |
注音 | ㄊㄤ|ㄕㄤ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湯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湯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C64 |
其它编码 | 五笔:inrt 仓颉:ensh 郑码:vyod 四角:37127 |
笔顺编码 | 441533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フノノ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提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撇 撇 |
[tāng]
1.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米汤。姜汤。煲汤。
2.开水;热水:赴汤蹈火。
3.中药方剂。用水煎服:茵陈汤。
4.也叫成汤、唐、大乙。商朝第一个君主。夏桀残酷暴虐,人民反对,诸侯叛离。汤起兵灭夏,约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都亳(今河南商丘)。
[shāng]〔汤汤〕水流大而急。
汤
(湯)
tāng ㄊㄤˉ
热水: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煮东西的汁液:米汤。参(shēn )汤。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鸡汤。菜汤。清汤。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市)。 中药的剂型:汤剂。汤药。 姓。汤
(湯)
shāng ㄕㄤˉ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汤汤”,“浩浩汤汤”。英语 hot water; soup, gravy, broth
德语 Suppe (S, Ess),Brühe (S, Ess),Tang (Eig, Fam)
“熨”字共有2个读音: [yùn] [yù]
汉字 | 熨 |
---|---|
读音 | [yùn][yù] |
注音 | ㄩㄣˋ|ㄩˋ |
部首 | [火] 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11 |
异体字 | 尉 熅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1A8 |
其它编码 | 五笔:nfio 仓颉:sif 郑码:xmdu 四角:74809 |
笔顺编码 | 513112341244334 |
笔顺笔画 | フ一ノ一一丨ノ丶一丨丶丶ノ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折 横 撇 横 横 竖钩 撇 点 横 竖钩 点 点 撇 撇 捺 |
[yùn]
1.烧热后用来烫平衣服的金属器具,称“熨斗(dǒu)”。
2.用烙铁、熨斗烫平:熨衣服。
[yù]〔熨帖〕a.用字、用词合适,恰当,妥帖;b.心情安宁、舒畅;c.方言,事情完全办妥。均亦作“熨贴”。
熨
yùn ㄩㄣˋ
烧热后用来烫平衣服的金属器具,称“熨斗(dǒu )”。 用烙铁、熨斗烫平:熨衣服。熨
yù ㄩˋ
〔熨帖〕①用字、用词合适,恰当,妥帖;②心情安宁、舒畅;③方言,事情完全办妥。均亦作“熨贴”。英语 iron, press
德语 glatt, lieblich ,bügel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