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苏公笠的意思

gōng

苏公笠


拼音sū gōng lì
注音ㄙㄨ ㄍㄨㄥ ㄌ一ˋ

繁体蘇公笠

词语解释

苏公笠[ sū gōng lì ]

⒈  竹笠名。相传为宋苏轼贬官惠州时所倡制。

引证解释

⒈  竹笠名。相传为 宋 苏轼 贬官 惠州 时所倡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韩公帕苏公笠》:“惠州 嘉应 妇女多戴笠。笠周围缀以绸帛,以遮风日。名曰苏公笠, 眉山 遗製也。”

“笠”字共有1个读音: [lì]  

笠

汉字
读音[lì]
注音ㄌㄧˋ
部首[竹]  竹字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5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B20
其它编码五笔:tuf 仓颉:hyt 郑码:msu 四角:88108
笔顺编码31431441431
笔顺笔画ノ一丶ノ一丶丶一丶ノ一
笔顺名称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点 横 点 撇 横

“笠”字的意思

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斗笠。竹笠。草笠。

“笠”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ì ㄌㄧˋ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dǒu )笠。竹笠。草笠。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笠盖。笠覆。

英语 bamboo hat; bamboo covering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