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拴束的意思

shuānshù

拴束


拼音shuān shù
注音ㄕㄨㄢ ㄕㄨˋ

词语解释

拴束[ shuān shù ]

⒈  收拾;捆缚。

引证解释

⒈  收拾;捆缚。

《三国演义》第七回:“吕公 领了计策,拴束军马。黄昏时分,密开东门,引兵出城。”
《水浒传》第二二回:“当晚弟兄两个,拴束包裹。”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拴束行李,前去投军。”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但假如要把它种植在花盆里面,更加以种种的拴束剪削,使它成为一定的型。”

国语辞典

拴束[ shuān shù ]

⒈  收拾、捆缚。

《水浒传·第八回》:「只说董超正在家里拴束包裹,只见巷口酒店里酒保来。」
《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洒泪拜别母亲,拴束行李,藏了书子出门。」

“拴”字共有1个读音: [shuān]  

拴

汉字
读音[shuān]
注音ㄕㄨㄢ
部首[扌]  提手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6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2F4
其它编码五笔:rwgg 仓颉:qomg 郑码:doc 四角:58014
笔顺编码121341121
笔顺笔画一丨一ノ丶一一丨一
笔顺名称 横 竖钩 提 撇 捺 横 横 竖 横

“拴”字的意思

1.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把马拴在树上。

2.比喻缠住而不能自由行动:被琐事拴住了。这件事把大伙儿拴在了一起。

“拴”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uān ㄕㄨㄢˉ

用绳子系住,引申为打结:拴马。拴车。上闩:门未拴牢。

英语 bind with rope, fasten

“束”字共有1个读音: [shù]  

束

汉字
读音[shù]
注音ㄕㄨˋ
部首[木]  木字旁
笔画总笔画:7 部外:3
异体字 捒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75F
其它编码五笔:gkii|skd 仓颉:dl 郑码:fjvv 四角:50906
笔顺编码1251234
笔顺笔画一丨フ一丨ノ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撇 捺

“束”字的意思

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

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

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

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

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束”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ù ㄕㄨˋ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束之高阁。束手无策。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姓。

英语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德语 binden, schnüren (V)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