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声息的意思

shēng

声息


拼音shēng xī
注音ㄕㄥ ㄒ一

繁体聲息
词性名词

近义声气

词语解释

声息[ shēng xī ]

⒈  声音。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荷塘月色》

sound;

⒉  情况或消息。

领导和群众声息相闻,脉搏相通。
他们在战乱中失散了,至今声息全无。

information;

引证解释

⒈  消息;情况;形势。

《三国志·蜀志·李恢传》:“时 恢 众少敌倍,又未得 亮 声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末背云]呀,声息不好了也![旦云]呀,俺娘变了卦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土木之败》:“又明日,过 怀来 ;又二日,过 宣府。日去一日,非风即雨,声息愈急,人情汹汹。”
萧乾 《往事回忆》:“从一开始,我就设立了个专栏,从创作观点到稿件处理,经常和作者们互通声息。”

⒉  声音。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玉姐 ﹞听丫环们都齁齁睡熟,楼下也无一些声息。”
《儒林外史》第八回:“王太守 道:‘是那三样?’ 蘧公子 道:‘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王太守 大笑道:‘这三样声息,却也有趣的紧。’”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马路上行人很少,静幽幽的,没有声息。”

⒊  气息。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春花 ﹞去扶扶 甄监生 时,声息俱无,四肢挺直。”
金松岑 《心声》:“医者入门而视羸尩之疾,望闻切脉,必先听其声息之高下以差。”
巴金 《家》九:“两只眼睛闭着,鼻孔里微微发出一点声息。”

国语辞典

声息[ shēng xí ]

⒈  消息。

如:「互通声息」。

声气

⒉  声音、动静。

《西游记·第三〇回》:「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著牙,忍著腿疼跳将起去。」
《文明小史·第四回》:「走到一家门口,把马拴在树上,听了声息俱无,想是已经睡了,不去惊动。」

“声”字共有1个读音: [shēng]  

声

汉字
读音[shēng]
注音ㄕㄥ
部首[士]  士字旁
笔画总笔画:7 部外:4
异体字 磬 聲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8F0
其它编码五笔:fnr 仓颉:gah 郑码:bxm 四角:40207
笔顺编码1215213
笔顺笔画一丨一フ丨一ノ
笔顺名称 横 竖 横 横折 竖 横 撇

“声”字的意思

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

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

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

4.名誉:声望。名声。

5.声母:声韵。双声。

6.声调:第一声。去声。

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声”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聲)

shēng ㄕㄥˉ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名誉:名声。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英语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德语 Ton, Stimme (Mus)​,Laut

“息”字共有1个读音: [xī]  

息

汉字
读音[xī]
注音ㄒㄧ
部首[心]  心字底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6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06F
其它编码五笔:thnu 仓颉:hup 郑码:nlwz 四角:26330
笔顺编码3251114544
笔顺笔画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丶
笔顺名称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点 斜钩 点 点

“息”字的意思

1.呼吸时进出的气:喘息。鼻息。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2.消息:信息。

3.停止:息怒。息兵。自强不息。偃旗息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4.休息:歇息。作息时间表。

5.滋生;繁殖:蕃息。生息。

6.利钱;利息:年息。月息。还本付息。

7.指子女:子息。

8.姓。

“息”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ī ㄒㄧˉ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音信:消息。信息。儿女:子息。利钱:息率(lǜ)。利息。月息。

英语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德语 Botschaft (S)​,Atem ,aufhören ,Zinsen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