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例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high and low;
⒉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例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英old and young;
⒊ 从上面到下面。
例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英up and down;
⒋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例不分上下。
英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
⒌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例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英about;
⒍ 称衙门中的差役。
例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英bailiff in a feudal yamen;
⒈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
引《孟子·告子上》:“孟子 曰:‘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老残游记》第二回:“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絶。”
⒉ 指天地。亦指天神和地神。
引《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
李贤 注:“上下,天地也。”
《南史·宋武帝少帝纪论》:“宋武 地非 齐 晋,众无一旅,曾不浹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
鲁迅 《坟·人之历史》:“如 中国 古说,谓 盘古 辟地, 女媧 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瞢暗,安所措足乎?”
⒊ 指天神和地神。
引《书·召诰》:“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
孔 传:“为治当慎祀于天地。”
孔颖达 疏:“举天地则百神之祀皆慎之也。”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事神不恭,获戾於上下,臣等实有罪。”
⒋ 指天神和人物。
引《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
韦昭 注:“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
⒌ 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
引《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孔颖达 疏:“上,谓君也;下,谓臣也。”
《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孔 传:“和上下尊卑等列。”
《吕氏春秋·论威》:“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
高诱 注:“上,长;下,幼。”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这起人不晓得事体,没上下的!”
张天翼 《儿女们》一:“一批小人,不知上下,不知好歹!”
⒍ 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
引《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孔 传:“田第八,赋第三。”
《汉书·地理志上》:“田上下,赋中上。”
颜师古 注:“田第三,赋第四。”
宋 晁贯之 《墨经·松》:“可揭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
⒎ 高低;优劣;胜负。
引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书画学》:“宋 制书画二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以第其上下。”
《西游记》第五二回:“这 大圣 捻着拳头,来於洞口,駡道:‘腯泼怪物,快出来与你 孙外公 见个上下!’”
⒏ 上首和下首。
引《红楼梦》第六三回:“掣此籤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
⒐ 谓从头到脚。
引《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郭铁笔 接在手内,将眼上下把 浦郎 一看。”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掌柜的听了,把 安公子 上下一打量。”
⒑ 犹言古今。
引《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王先谦 补注:“上下谓古今也。”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⒒ 犹言前后。
引汉 王充 《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引 杨仲弘 云:“凡作律诗,起处要平直,承处要舂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
⒓ 犹左右。用在数量词后,表示约数。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安公子 纔得二十岁上下的一个美少年,巍然高坐受这班新贵的礼,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
老舍 《赵子曰》第一:“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虽然只有二十间客房。”
⒔ 犹仰俯。
引《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詔相之。”
郑玄 注:“上,仰者也,下,俯者也。”
贾公彦 疏:“龟俯者灵,行头低;仰者谢,行头仰。”
⒕ 犹言丰欠。
引《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
贾公彦 疏:“上下即丰凶。”
⒖ 犹言匹敌,差不多。
引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近 李翱 从僕学文,颇有所得……有 张籍 者,年长於 翱,而亦学於僕,其文与 翱 相上下。”
清 管同 《读<晏子春秋>》:“且 刘向、歆、班彪、固 父子,其识与 太史公 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 墨氏 説,彼校书胡为入之 儒家 哉?”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⒗ 犹言周旋。
引《左传·定公四年》:“﹝ 楚 ﹞左司马 戌 谓 子常 曰:‘子沿 汉 而与之上下,我悉 方城 外以毁其舟。’”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公为陈方,应变为械,与之上下,寇无所赖,遂至遁败。”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九帅 乃分兵守 东梁山,而遣 南桂 与 朱洪章、罗洪元 辈力扼此关,夹河而与之上下。”
⒘ 六朝 及 隋 唐 时代对父母的尊称。
引《宋书·孝义传·郭原平》:“今岁过寒,而 建安 緜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南史·刘瓛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上下》:“凡言上下者,犹称尊卑,惣论也……而 江 南士俗近相承,与人言议及书翰往復者,皆指父母为上下,深不达其意耳。”
⒙ 宋 元 以后对公差的尊称。
引《水浒传》第三九回:“戴宗 坐下,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甚么肉食下酒?’”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点茶的老子,手把粥椀出来道:‘众上下少坐, 宋四公 教我买粥,喫了便来。’”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説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 山塘 王 相府门徒,等閒也不受人欺侮。’”
⒚ 旧时请问尊长名字,也称“上下”。犹言上一字,下一字。
引田汉 京剧《白蛇传》第九场:“许 :‘请问老师父上下?’ 法 :‘老僧 法海。’”
⒛ 升降。
引《楚辞·卜居》:“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王逸 注:“随众卑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至 崑崙山,常入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唐 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增减;变更。
引《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餼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贾公彦 疏:“爵尊者礼丰,爵卑者礼杀。”
《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不可上下者,辞定不可移也。”
《南史·恩倖传序》:“夫鲍鱼芳兰,在於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⒈ 上升下降。
引《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唐·杜甫〈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㶉?对沉浮。」
⒉ 增减。
引《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⒊ 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
引《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⒋ 左右、相差无几。
引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翶,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翶相上下。」
《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⒌ 公差、衙役。
引《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⒍ 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英语up and down, top and bottom, old and new, length, about
德语auf der einen Seite (und) auf der anderen Seite (S), auf und ab, rauf wie runter, etwa, ungefähr (S), Himmel und Erde (S), Kaiser und Volk (S), Regierung und Volk (S), Schwankung (S), Vorgesetzte und Untergebene (S), oben und unten (V), erstklassig und minderwertig (Adj), mehr oder weniger
法语le haut et le bas, les vieux et les jeunes, les supérieurs et les inférieurs, plus ou moins, environ, à peu près, monter et descendre
“上”字共有2个读音: [shàng] [shǎng]
汉字 | 上 |
---|---|
读音 | [shàng][shǎng] |
注音 | ㄕㄤˋ|ㄕㄤˇ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2 |
异体字 | 丄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0A |
其它编码 | 五笔:hhgg 仓颉:ym 郑码:ida 四角:21100 |
笔顺编码 | 211 |
笔顺笔画 | 丨一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 横 |
[shàng]
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
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
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
4.旧时指皇帝:上谕。
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
6.姓。
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
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
9.向上级呈递:上书。
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
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
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
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
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
15.涂;搽:上颜色。上药。
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
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
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
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
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
[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
[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
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
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基本字义
上
shàng ㄕㄤˋ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去,到:上街。 向前进:冲上去。 增加:上水。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涂:上药。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拧紧发条:上弦。 登载,记:上账。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其它字义
上
shǎng ㄕㄤˇ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英语 top; superior, highest; go up, send up
德语 an einer Tätigkeit teilnehmen (V),(Postposition, nach einem Substantiv) mitten drin; von einem Aspekt; auf einer Oberfläche, usw. ,etwas bringen lassen; zufügen; etwas drauftun; installieren; (in der Zeitung u.ä.) auftauchen (V),nach oben gehen; hochlaufen (V),vorig; vorherig; ehemalig (Adj),oben (Adv)
“下”字共有1个读音: [xià]
汉字 | 下 |
---|---|
读音 | [xià] |
注音 | ㄒㄧㄚˋ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2 |
异体字 | 丅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0B |
其它编码 | 五笔:ghi 仓颉:my 郑码:aid 四角:10230 |
笔顺编码 | 12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点 |
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
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
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
4.向下面:下达。下行。
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
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
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
8.姓。
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
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
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
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
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
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
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
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
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
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
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
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
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
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基本字义
下
xià ㄒㄧㄚˋ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进入:下海。 投送:下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谦辞:在下。下官。 颁布:下令。 攻克:攻下。 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退让:争执不下。 做出判断:下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少于:不下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下蛋。英语 under, underneath, below; down; inferior; bring down
德语 hinunter, hinab (V),unter (V),näch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