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公堂上主审官对犯人动刑时,从公案上抽出竹签抛掷于地,以示令出。
⒈ 古代公堂上主审官对犯人动刑时,从公案上抽出竹签抛掷于地,以示令出。洒,一本作“洒”。
引《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廪生,一来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几年贡了,朝廷试过,就是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螄结底的靴,坐堂,洒籤,打人。”
“洒”字共有2个读音: [sǎ] [xǐ]
汉字 | 洒 |
---|---|
读音 | [sǎ][xǐ] |
注音 | ㄙㄚˇ|ㄒㄧˇ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汛 洗 ???? 灑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灑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D12 |
其它编码 | 五笔:isg 仓颉:xemcw 郑码:vfj 四角:31164 |
笔顺编码 | 441125351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一丨フノフ一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提 横 竖 横折 撇 竖折/竖弯 横 |
[sǎ]
1.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洒水。洒扫。洒泪。
2.东西散落:粮食洒了。
3.姓。
[xǐ]古同“洗”,洗涤。
洒
(灑)
sǎ ㄙㄚˇ
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洒水。洒扫。洒泪。 东西散落:粮食洒了。 姓。洒
xǐ ㄒㄧˇ
同“洗”,洗涤。英语 sprinkle; scatter; pour; to wipe away; to shiver
德语 Berieselung (S),berieseln, besprengen (V),sprenkeln (V),spritzen (V),verschü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