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骚体诗的文词。
⒈ 指骚体诗的文词。
引五代 齐己 《谢贯微上人寄示古风今体四轴》诗:“四轴骚词书八行,捧吟肌骨遍清凉。”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香山居士》:“今 毗陵 人平语,皆曰鐘, 京口 人曰兜, 淮 南人曰坞,犹 楚 人曰些。尝有士人学为骚词,皆用此三语,闻者无不附掌。”
“骚”字共有2个读音: [sāo] [sǎo]
汉字 | 骚 |
---|---|
读音 | [sāo][sǎo] |
注音 | ㄙㄠ|ㄙㄠˇ |
部首 | [马] 马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9 |
异体字 | 騷 騒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騷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A9A |
其它编码 | 五笔:ccyj|cgcj 仓颉:nmeii 郑码:xxsi 四角:77136 |
笔顺编码 | 551544251214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フ丶丶丨フ一丨一丶 |
笔顺名称 | 横折 竖折折钩 提 横撇/横钩 捺 点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
[sāo]
1.动乱,扰乱,不安定:骚乱。骚扰。骚动。
2.忧愁:“离骚者,犹离忧也。”
3.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骚体。骚人。骚客。风骚(a.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b.指妇女举止轻佻)。
4.举止轻佻,作风下流:骚货。
5.同“臊1”。
[sǎo]古同“扫”,尽其所有,扫数出动:“大王宜骚淮南之兵。”
骚
(騷)
sāo ㄙㄠˉ
动乱,扰乱,不安定:骚乱。骚扰。骚动。 忧愁:“离骚者,犹离忧也。” 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骚体。骚人。骚客。风骚(❶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❷指妇女举止轻佻)。 举止轻佻,作风下流:骚货。 同“臊”(sāo ㄙㄠ)。骚
(騷)
sǎo ㄙㄠˇ
古同“扫”,尽其所有,扫数出动:“大王宜骚淮南之兵。”英语 harass, bother, annoy, disturb
德语 Sex-Appeal haben ,Aufruhr, Unruhe (S)
“词”字共有1个读音: [cí]
汉字 | 词 |
---|---|
读音 | [cí] |
注音 | ㄘˊ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詞 䛐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詞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BCD |
其它编码 | 五笔:yngk 仓颉:ivsmr 郑码:syaj 四角:37720 |
笔顺编码 | 4551251 |
笔顺笔画 | 丶フフ一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横折钩 横 竖 横折 横 |
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
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基本字义
词
(詞)
cí ㄘˊ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英语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德语 Arbeiten, Diktion, klassisches chinesisches Gedicht, Phrasen, Wort (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