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语掾的意思

sānyuàn

三语掾


拼音sān yǔ yuàn
注音ㄙㄢ ㄩˇ ㄩㄢˋ

繁体三語掾

词语解释

三语掾[ sān yǔ yuàn ]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

引证解释

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
《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阮修 作 阮瞻。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唐 刘商 《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金 元好问 《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国语辞典

三语掾[ sān yǔ yuàn ]

⒈  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晋太尉王衍问阮修儒家与道家的异同,阮答以「将无同」三字,语意模棱两可,但却得到太尉的赏识,被聘为幕僚,世人遂称其为「三语掾」。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多用为幕府官员的赞美词。

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
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三”字共有1个读音: [sān]  

三

汉字
读音[sān]
注音ㄙㄢ
部首[一]  一字旁
笔画总笔画:3 部外:2
异体字 叁 參 弎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4E09
其它编码五笔:dggg 仓颉:mmm 郑码:cd 四角:10101
笔顺编码111
笔顺笔画一一一
笔顺名称 横 横 横

“三”字的意思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

3.姓。

“三”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ān ㄙㄢ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英语 three

德语 drei (3)​ (Num)

“语”字共有2个读音: [yǔ]   [yù]  

语

汉字
读音[yǔ][yù]
注音ㄩˇ|ㄩˋ
部首[讠]  言字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7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BED
其它编码五笔:ygkg 仓颉:ivmmr 郑码:sbxj 四角:31761
笔顺编码451251251
笔顺笔画丶フ一丨フ一丨フ一
笔顺名称 点 横折提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语”字的意思

[yǔ]

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

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

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

5.姓。

[yù]

告诉:不以语人。

“语”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語)

yǔ ㄩˇ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说:细语。低语。

其它字义

(語)

yù ㄩˋ

告诉:不以语人。

英语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德语 Sprache (S)

“掾”字共有1个读音: [yuàn]  

掾

汉字
读音[yuàn]
注音ㄩㄢˋ
部首[扌]  提手旁
笔画总笔画:12 部外:9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3BE
其它编码五笔:rxey 仓颉:qvno 郑码:dzgq 四角:57032
笔顺编码121551353334
笔顺笔画一丨一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笔顺名称 横 竖钩 提 撇折 横撇/横钩 横 撇 弯钩 撇 撇 撇 捺

“掾”字的意思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掾”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uàn ㄩㄢˋ

 ◎ 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掾史。掾吏。掾属。掾佐。

英语 a general designation of official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