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挼挱”。亦作“挼挲”。
⒉ 揉搓,搓摩。
⒈ 亦作“挼挲”。揉搓,搓摩。
引《礼记·曲礼上》“共饭不泽手” 汉 郑玄 注:“择,谓挼莎也。”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三:“十岁荒狂任博徒,挼莎五木掷梟卢。”
宋 杨万里 《冻蝇》诗:“隔窗偶见负暄蝇,双脚挼挲弄晚晴。”
元 邵亨贞 《沁园春·目》词:“困酣曾被鶯惊,强临镜、挼挱犹未醒。”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伏戎》:“黄头赤脚瘦挼莎,牛斗看成两下。”
清 赵翼 《钱充斋远饷永昌面作饼大嚼》诗:“挼挱弥罅缝,按擫扩边幅。”
“挼”字共有1个读音: [ruó]
汉字 | 挼 |
---|---|
读音 | [ruó] |
注音 | ㄖㄨㄛˊ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7 |
异体字 | 捰 捼 隋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33C |
其它编码 | 五笔:revg 仓颉:qbv 郑码:dpzm 四角:52044 |
笔顺编码 | 121344353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丶丶ノフノ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撇 点 点 撇 撇点 撇 横 |
[ruó]
揉搓:挼挲(摩挲;搓)。
[ruá]1.(纸、布等)皱;不平展:这张纸挼了。
2.(布)快要磨破:衬衫穿了几年,都挼了。
基本字义
挼
ruó ㄖㄨㄛˊ
揉搓:两手自相挼。皱缩:那条纸挼了。英语 rub, stroke with hands; crumple
“莎”字共有2个读音: [suō] [shā]
汉字 | 莎 |
---|---|
读音 | [suō][shā] |
注音 | ㄙㄨㄛ|ㄕㄚ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7 |
异体字 | ???? ???? ???? 艸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38E |
其它编码 | 五笔:aiit 仓颉:tefh 郑码:evkm 四角:44129 |
笔顺编码 | 1224412343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丶丶一丨ノ丶ノ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点 点 提 竖 撇 点 撇 |
[shā]
多用于地名,如莎车(在新疆)。也用于人名。
[suō]〔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三棱形,叶线形。根茎叫香附,均可供药用。
基本字义
莎
suō ㄙㄨㄛˉ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其它字义
莎
shā ㄕㄚˉ
多用于人名、地名。英语 kind of sedge grass, used anciently for raincoats
德语 (English: (phon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