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形容无力,乏劲。
⒈ 形容无力,乏劲。
引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措支剌不对答,软兀剌难存坐。”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頦和衣卧倒,软兀剌方纔睡着。”
明 冯惟敏 《醉太平·述病》曲:“战篤速手脚,软兀剌驱劳。”
⒈ 形容软弱无力。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措支剌不对答,软兀剌难存坐。」
清·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瘦棱生骨怎支,软兀剌气怎舒。」
“兀”字共有1个读音: [wù]
汉字 | 兀 |
---|---|
读音 | [wù] |
注音 | ㄨˋ |
部首 | [儿] 儿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1 |
异体字 | 㐳 兀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40 |
其它编码 | 五笔:gqv 仓颉:mu 郑码:gr 四角:10212 |
笔顺编码 | 135 |
笔顺笔画 | 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横 撇 竖弯钩 |
[wù]
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
2.形容山秃。泛指秃:兀鹫。
[wū]〔兀秃〕也作兀突。水不凉也不热:兀水。
基本字义
兀
wù ㄨˋ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英语 to cut off the feet
德语 glatzköpfig (Adj),kahl (Adj),nackt (Adj),nüchtern (Adj),aufragen (Adv),hervorragen (Adv),hochragen (Adv),Wu (Eig, Fam)
“剌”字共有2个读音: [là] [lá]
汉字 | 剌 |
---|---|
读音 | [là][lá] |
注音 | ㄌㄚˋ|ㄌㄚˊ |
部首 | [刂] 立刀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7 |
异体字 | 瘌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24C |
其它编码 | 五笔:gkij|skjh 仓颉:dlln 郑码:fjkd 四角:52900 |
笔顺编码 | 125123422 |
笔顺笔画 | 一丨フ一丨ノ丶丨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撇 点 竖 竖钩 |
[là]
违背常情、事理:乖剌。剌谬。剌戾。
[lá]同“拉”。
基本字义
剌
là ㄌㄚˋ
◎ 违背常情、事理:乖剌。剌谬。剌戾。
其它字义
剌
lá ㄌㄚˊ
◎ 同“拉”。
英语 slash, cut in two; contradict
德语 drastisch kürzen, drastisch reduzieren ,starrköpfig, hartnäck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