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骚动,骚乱。
例前面又发生了扰动。——茅盾《大鼻子的故事》
英disturbance;
⒈ 骚动,骚乱。
引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二》:“羌 戎 扰动, 机 康 皆坐事徵。”
《南史·周文育传》:“孝顷 子 公颺 、弟 孝勱 犹据旧栅,扰动南土。”
《东周列国志》第四三回:“尔百姓各宜安居,勿得扰动!”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六:“前面又发生了扰动。”
⒈ 纷扰、动乱。也作「扰乱」。
引《东周列国志·第四三回》:「尔百姓各宜安居,勿得扰动。」
“扰”字共有1个读音: [rǎo]
汉字 | 扰 |
---|---|
读音 | [rǎo] |
注音 | ㄖㄠˇ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擾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擾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70 |
其它编码 | 五笔:rdnn|rdny 仓颉:qiku 郑码:dgr 四角:53012 |
笔顺编码 | 121135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一ノフ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横 撇 竖弯钩 点 |
1.扰乱;搅扰:干扰。打扰。
2.混乱;紊乱:纷扰。扰攘。
3.客套话,因受人款待而表示客气:叨扰。我扰了他一顿饭。
扰
(擾)
rǎo ㄖㄠˇ
搅乱:扰乱。扰害。扰攘(骚乱,纷乱,如“干戈扰扰”)。干扰。 增添麻烦:打扰(客气话,表示给别人添了麻烦)。困扰。叨扰。庸人自扰。 驯顺,安:“以佐王安扰邦国”。 畜养:“掌养猛兽而教扰之”。英语 disturb, annoy, agitate
德语 (English: shiver with cold or fear) ,durcheinander bringen, beunruhigen (V),stören, belästigen (V)
“动”字共有1个读音: [dòng]
汉字 | 动 |
---|---|
读音 | [dòng] |
注音 | ㄉㄨㄥˋ |
部首 | [力] 力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4 |
异体字 | 動 働 㣫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動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2A8 |
其它编码 | 五笔:fcln|fcet 仓颉:miks 郑码:bdzy 四角:14727 |
笔顺编码 | 115453 |
笔顺笔画 | 一一フ丶フノ |
笔顺名称 | 横 横 撇折 点 横折钩 撇 |
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
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
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
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
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
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
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
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基本字义
动
(動)
dòng ㄉㄨㄥˋ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使开始发生:发动。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非静止的:动画。可变的:动产。行为:举动。动作。常常:动辄得咎。英语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德语 agieren (V),bewegen (V),handel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