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形容散乱,不相照应。
⒉ 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⒈ 形容散乱,不相照应。
引《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 刀头引举三军喊杀, 秦 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两势下 蜀 兵尽出,杀得 魏 兵七断八续。”
《水浒传》第一〇六回:“林冲、花荣 驱兵助战,杀得贼兵星落云散,七断八续,斩获甚多。”
⒉ 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引《北宫词纪·醉太平·叹子弟》:“穿一顶千补百衲藏形袄,繫一条七断八续勒身绦。”
⒈ 散乱不完整的样子。
引《水浒传·第一〇六回》:「林冲、花荣驱兵助战,杀得贼兵星落云散,七断八续,斩获甚多。」
《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两势下蜀兵尽出,杀得魏兵七断八续。」
“七”字共有1个读音: [qī]
汉字 | 七 |
---|---|
读音 | [qī] |
注音 | ㄑㄧ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1 |
异体字 | 柒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03 |
其它编码 | 五笔:agn 仓颉:ju 郑码:hd 四角:40710 |
笔顺编码 | 15 |
笔顺笔画 | 一フ |
笔顺名称 | 横 竖弯钩 |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3.姓。
基本字义
七
qī ㄑㄧˉ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英语 seven
德语 sieben (7) (Num)
“断”字共有1个读音: [duàn]
汉字 | 断 |
---|---|
读音 | [duàn] |
注音 | ㄉㄨㄢˋ |
部首 | [斤] 斤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7 |
异体字 | 斷 㫁 ???? ???? ???? ???? ???? ????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斷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5AD |
其它编码 | 五笔:onrh 仓颉:vdhml 郑码:ufzd 四角:22721 |
笔顺编码 | 43123453312 |
笔顺笔画 |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ノ一丨 |
笔顺名称 | 点 撇 横 竖 撇 点 竖折/竖弯 撇 撇 横 竖 |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
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
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
6.姓。
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断
(斷)
duàn ㄉㄨㄢˋ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英语
sever, cut off; interrupt
德语 absolut ,entschieden ,zerbrechen, abbrechen, aufgeben, unterlassen
“续”字共有1个读音: [xù]
汉字 | 续 |
---|---|
读音 | [xù] |
注音 | ㄒㄩˋ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續 続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續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EED |
其它编码 | 五笔:xfnd 仓颉:vmjnk 郑码:zetg 四角:24184 |
笔顺编码 | 55112544134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一丨フ丶丶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横 竖 横撇/横钩 点 点 横 撇 点 |
1.接连不断:继续。连续。陆续。
2.接在原有的后头:续编。续集。狗尾续貂。这条绳子太短,再续上一截儿吧。
3.添;加:壶里的水是刚续的。炉子该续煤了。
4.姓。
基本字义
续
(續)
xù ㄒㄩˋ
连接,接下去:连续。继续。陆续。狗尾续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在原有的上面再加:续编。续集。把茶续上。姓。英语 continue, carry on; succeed
德语 andauern, fortdau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