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其道无由”。
⒉ 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
⒈ 亦作“其道无由”。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
引《汉书·刑法志》:“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
“其”字共有2个读音: [qí] [jī]
汉字 | 其 |
---|---|
读音 | [qí][jī] |
注音 | ㄑㄧˊ|ㄐㄧ |
部首 | [八] 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6 |
异体字 | 丌 亓 ???? 基 期 箕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76 |
其它编码 | 五笔:adwu|dwu 仓颉:tmmc 郑码:ec 四角:44801 |
笔顺编码 | 122111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撇 点 |
[qí]
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
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
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
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
5.姓。
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
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
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
[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基本字义
其
qí ㄑㄧˊ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其它字义
其
jī ㄐㄧˉ
◎ 〔郦食(yì)其〕中国汉代人
英语 his, her, its, their; that
德语 da, das ,derart, derartig ,ihr, ihre ,sein, seine
“道”字共有1个读音: [dào]
汉字 | 道 |
---|---|
读音 | [dào] |
注音 | ㄉㄠˋ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9 |
异体字 | ???? ???? ???? ???? ???? 衟 衜 噵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053 |
其它编码 | 五笔:uthp 仓颉:ythu 郑码:uanw 四角:38306 |
笔顺编码 | 431325111454 |
笔顺笔画 | 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点 撇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点 横折折撇 捺 |
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道德:道义。
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道
dào ㄉㄠˋ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线条:铅笔道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英语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德语 Dao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 Passage, Weg (Eig)
“繇”字共有3个读音: [yáo] [yóu] [zhòu]
汉字 | 繇 |
---|---|
读音 | [yáo][yóu][zhòu] |
注音 | ㄧㄠˊ|ㄧㄡˊ|ㄓㄡˋ |
部首 | [糸] 绞丝底 |
笔画 | 总笔画:17 部外:11 |
异体字 | ???? 䌛 䌊 蘨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E47 |
其它编码 | 五笔:ermi|etfi 仓颉:buhvf 郑码:pvmz 四角:22793 |
笔顺编码 | 34433112523554234 |
笔顺笔画 | 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ノフフ丶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点 点 撇 撇 横 横 竖 竖折/竖弯 竖 撇 撇折 撇折 点 竖钩 撇 点 |
[yáo]
1.同“徭”。
2.同“谣”。
[yóu]古同“由”。
[zhòu]古代占卜的文辞。
繇
yáo ㄧㄠˊ
随从。《説文•系部》“䌛,隨從也” 草木茂盛貌。也作“蘨”。《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同“徭”。徭役。《商君書•徕民》:“民無一日之繇,官無數錢之費。” 同“摇”。摇动。《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同“謡”。歌谣。《漢書.李尋傳》:“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 同“遥”。远。《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 人名用字。“咎繇”即“皐陶”。尧、舜的臣子。《正字通•糸部》:“繇,皐陶,《漢百官表》咎繇,與陶同。” 介词。相当于“於”。《爾雅•釋詁上》:“繇,於也。” 姓。《後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繇
yóu ㄧㄡˊ
同“由”。介词。自;从。《爾雅•釋水》:“以衣涉水為厲,繇膝以下為揭。” 同“由”。介词。原由。《漢書•元帝紀》:“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繇。” 同“由”。经过;经历。《漢書•胡建傳》引黄帝《李法》:“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 同“由”。办法。明夏完淳《南都大略》:“自以江南天塹,飛渡無繇。” 同“由”。用。《吕氏春秋•貴當》:“名號大顯,不可彊求,必繇其道。” 同“由”。随;听从。《文選•韋孟〈諷諫〉》:“賞罰之行,非繇王室。” 同“猷”。道理,道术。《爾雅•釋詁下》:“繇,道也。” 同“猷”。尚且;仍然。《廣韻•尤韻》:“繇,猶也。” 同“????”。疾行。《廣韻•宵韻》:“????,疾行。又音由。或作繇。” 闲适貌。《漢書•叙傳上》:“近者陸子優繇,《新語》以興。” 忧愁。《爾雅•釋詁下》:“繇,憂也。” 水名。《漢書•地理志上》:“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繇
zhòu ㄓㄡˋ
同“籀”。卦兆辞。《廣韻•宥韻》:“繇,卦兆辭也。”英语 reason, cause
德语 Zwangsarbeit (S),bewirken, hervorru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