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周天子的禁卫军。
⒉ 泛指天子的禁卫军或精锐的部队。
⒈ 周 天子的禁卫军。
引《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口,赐七萃之士战。”
郭璞 注:“萃,集也,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皆聚集有智力者,为王之爪牙也。”
唐 白居易 《驸马都尉郑何除右卫将军制》:“周 设七萃, 汉 列八屯,皆以拱卫王宫,肃严徼道。”
⒉ 泛指天子的禁卫军或精锐的部队。
引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七萃连鑣,九斿齐轨。建旗拂霓,扬葭振木。”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十二:“六龙矫首,七萃警途。”
唐 许敬宗 《奉和春日望海》:“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
清 陈璋 《秋猎应制》诗:“太平不废三驱盛,神武能调七萃良。”
“七”字共有1个读音: [qī]
汉字 | 七 |
---|---|
读音 | [qī] |
注音 | ㄑㄧ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1 |
异体字 | 柒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03 |
其它编码 | 五笔:agn 仓颉:ju 郑码:hd 四角:40710 |
笔顺编码 | 15 |
笔顺笔画 | 一フ |
笔顺名称 | 横 竖弯钩 |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3.姓。
基本字义
七
qī ㄑㄧˉ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英语 seven
德语 sieben (7) (Num)
“萃”字共有1个读音: [cuì]
汉字 | 萃 |
---|---|
读音 | [cuì] |
注音 | ㄘㄨㄟˋ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403 |
其它编码 | 五笔:aywf 仓颉:tyoj 郑码:esoe 四角:44408 |
笔顺编码 | 1224134341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点 横 撇 点 撇 点 横 竖 |
1.草丛生。
2.聚集。也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荟(huì)萃。出类拔萃。
基本字义
萃
cuì ㄘㄨㄟˋ
草丛生,草茂盛的样子。聚集:萃集。萃聚。荟萃。出类拔萃。古同“悴”,憔悴。姓。英语 dense, thick, close-set; to collect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