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凄凉悲哀。
英sadly;
⒈ 凄凉悲痛。
引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寻思涉歷兮何囏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梁书·张缅传》:“听寡鹤之偏鸣,闻孤鸿之慕侣;在客行而多思,独伤魂而悽楚。”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只是要一个可意的人儿,真也难遇,目今初冬天气,好不悽楚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良工闻琴鸣之异,往听之,曰:‘此非狐也,调悽楚,有鬼声。’”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康子 悽楚伤怀,日月噫欷,不絶於心。”
凄凉悲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其曲凄楚动人,杳杳在耳。”
清 纳兰性德 《锦堂春·秋海棠》词:“天寒翠袖添凄楚,愁近欲栖鸦。”
凄凉悲哀。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莫不捻 嶰 竹以凄楚,拨 湘 絃而激越。”
元 沉和 《赏花时·潇湘八景》套曲:“听山寺晚鐘,声声凄楚。”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您吻儿鼓,爪儿露,这是蛇啣径寸的报恩珠。俺怎对付,好凄楚。手忙脚乱紧支吾,不住的把天呼!”
王西彦 《夜宴》六:“他的牌艺、横箫和酒量被称为‘毛公三绝’。一到酒足的时候,就会开腔唱《孟姜女哭夫》,调子极其凄楚动人。”
⒈ 凄凉悲苦。也作「凄楚」。
引《红楼梦·第七八回》:「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著芙蓉嗟叹了一会。」
“楚”字共有1个读音: [chǔ]
汉字 | 楚 |
---|---|
读音 | [chǔ] |
注音 | ㄔㄨˇ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9 |
异体字 | 䠂 椘 檚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95A |
其它编码 | 五笔:ssnh 仓颉:ddnyo 郑码:ffxi 四角:44801 |
笔顺编码 | 123412345213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フ丨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 撇 捺 |
1.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
2.痛苦:苦楚。
3.清晰;整齐:清楚。衣冠楚楚。
4.周朝国名(?—前223)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为秦所灭。
5.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51)。马殷建立。建都长沙,后为南唐所灭。
基本字义
楚
chǔ ㄔㄨˇ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姓。英语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德语 Dornenzweig (S),Gebüsch (S),Gestrüpp (S),Leiden, Schmerz, Kummer (S, Lit),Rute (S),klar, rein, ordentlich, genau (Adj),Chu (Eig, Fam),Chu (Bezeichung der Provinzen Hunan und besonders Hubei) (Eig, Geo),Chu - Königreich im Gebiet des heutigen Süd-China zur Zeit der Streitenden Reiche (475 bis 221 v. Chr.) (Eig, Gesch),Chu - Name eines alten Staates (Eig, Pol),Leiden, Schmerz, Qual (S),Chu - Königreich im Gebiet des heutigen Süd-China zur Zeit der Frühlings- und Herbstannalen (722 bis 481 v. Chr.) (Eig, Ge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