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菩萨的意思

菩萨


拼音pú sà
注音ㄆㄨˊ ㄙㄚˋ

繁体菩薩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菩萨[ pú sà ]

⒈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Bodhisattva;

⒉  泛指佛。

Buddha;

⒊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Buddhist idol;

⒋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a kindheart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佛教名词。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 释迦牟尼 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

⒉  指人们崇拜的神灵偶像。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只有两个小菩萨名‘包公老爷’者,被一个老年农民抢去了,他说:‘莫造孽!’”

⒊  比喻心肠仁慈的人。

《红楼梦》第五五回:“他们瞅着大奶奶是个菩萨,姑娘又是腼腆小姐,固然是托懒来混。”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两位老爷菩萨,救命恩人,捨得花银子把我救出火坑。”
夏衍 《克农同志二三事》:“你得认清这个时期,这个地方,和菩萨要打交道,和恶鬼也要打交道。”

国语辞典

菩萨[ pú sà ]

⒈  佛教用语。梵语 bodhisattva的音译,全名为「菩提萨埵」,意译作觉有情。其义有二:一、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二、指具备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证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

《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愍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
《佛说十地经·卷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情,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
《初刻拍惊案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得相见。」

⒉  尊称乐善好施的好人。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又都磕小的头,叫小的是『菩萨』。」

“菩”字共有1个读音: [pú]  

菩

汉字
读音[pú]
注音ㄆㄨˊ
部首[艹]  草字头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8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中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3E9
其它编码五笔:aukf 仓颉:tytr 郑码:esj 四角:44601
笔顺编码12241431251
笔顺笔画一丨丨丶一丶ノ一丨フ一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菩”字的意思

1.〔菩提〕a.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b.常绿乔木,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原产于印度。

2.〔菩萨〕a.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菩”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ú ㄆㄨˊ

〔菩提〕a.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b.常绿乔木,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原产于印度。〔菩萨〕a.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英语 herb, aromatic plant

德语 Bodhisattva (S)

“萨”字共有1个读音: [sà]  

萨

汉字
读音[sà]
注音ㄙㄚˋ
部首[艹]  草字头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8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428
其它编码五笔:abut 仓颉:tnlh 郑码:eysm 四角:44201
笔顺编码12252414313
笔顺笔画一丨丨フ丨丶一丶ノ一ノ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点 横 点 撇 横 撇

“萨”字的意思

姓。

“萨”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薩)

sà ㄙㄚˋ

〔菩萨〕同“菩”。〔萨满〕跳神作法的男巫。姓。

英语 Buddhist gods or immortals

德语 Sa (Eig, Fam)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