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平定恢复。
例风沙日渐平复。
英subside; be pacified;
⒉ 病或伤口痊愈。
例伤口平复了。
英be healed;
⒈ 痊愈;复原。
引《韩诗外传》卷十:“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復如故。”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以酒糊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清 黄遵宪 《寄女》诗:“两颊旋深窝,而今渐平復。”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已经平复下去的疙瘩,这时忽然针刺似的痛起来了。”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她心中的伤痕并没有平复,可是为了腹中的小儿,和 四大妈 的诚恳的劝慰,她已决定不再随便的啼哭或暗自发愁。”
⒉ 恢复平静;使平静。
引《史记·梁孝王世家》:“太后闻之,立起坐飡,气平復。”
《水浒传》第一一八回:“卢俊义 已在 歙州 城内行宫歇下,平復了百姓,出榜安民,将兵马屯驻在城里。”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那事已经平復,仍旧立的是他二令郎。”
⒊ 犹平定。
引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唐德宗兴元元年》:“贼 泚 平復,府库空虚。”
⒋ 平而重迭。
引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兖州 邹绎山 南面平復,东西长数十步,广数步,其处生梧桐,传以《禹贡》‘ 绎 阳孤梧’者也。”
⒈ 战争后回复到平安的状态。
引《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
⒉ 复原。也作「平服」。
引《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诏使襃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创作。疾平复,乃归。」
《高僧传·卷九·竺佛图澄》:「澄迺取杨枝咒之,须臾能起,有顷平复。」
⒊ 平息。
引《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我昨日问他的,那事已经平复,仍旧立的是他二令郎。」
“平”字共有1个读音: [píng]
汉字 | 平 |
---|---|
读音 | [píng] |
注音 | ㄆㄧㄥˊ |
部首 | [干] 干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2 |
异体字 |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E73 |
其它编码 | 五笔:guhk|gufk 仓颉:mfj 郑码:aua 四角:10409 |
笔顺编码 | 14312 |
笔顺笔画 | 一丶ノ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点 撇 横 竖 |
1.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平坦。马路很平。把纸铺平了。
2.使平:平了三亩地。把沟平了种庄稼。
3.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辈。平列。平局。平起平坐。这场球赛双方打平了。
4.达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记录。
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论。
6.安定:风平浪静。心平气和。
7.用武力镇压;平定:平叛。平乱。
8.抑止(怒气):你先把气平下去再说。
9.经常的;普通的:平时。平淡。
10.姓。
基本字义
平
píng ㄆㄧㄥˊ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均等: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安定、安静:平安。平服。治理,镇压:平定。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和好:“宋人及楚人平”。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姓。〔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古同“评”,评议。英语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德语 flach, eben, ruhig,friedlich (A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