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⒈ 状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例如:「鞭炮劈里啪啦响。」
“劈”字共有2个读音: [pī] [pǐ]
汉字 | 劈 |
---|---|
读音 | [pī][pǐ] |
注音 | ㄆㄧ|ㄆㄧˇ |
部首 | [刀] 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13 |
异体字 | 礕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288 |
其它编码 | 五笔:nkuv 仓颉:sjsh 郑码:xmsy 四角:70227 |
笔顺编码 | 513251414311253 |
笔顺笔画 | 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フノ |
笔顺名称 | 横折 横 撇 竖 横折 横 点 横 点 撇 横 横 竖 横折钩 撇 |
[pī]
1.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劈木柴。劈成两半。劈风斩浪。
2.(木头等)裂开:板子劈了。钢笔尖写劈了。
3.(嗓音)变得嘶哑:他喊了半天,声音都快劈了。
4.正对着;冲着(人的头、脸、胸部):劈头。劈脸。
5.雷电毁坏或击毙:老树让雷劈了。
6.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剖面呈三角形,如楔子和刀、斧等的刃儿就属于这一类。
[pǐ]1.分开;分:劈成三股。
2.分裂;使离开原物体:劈莴苣叶。
3.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劈
pī ㄆㄧˉ
用刀斧或强力破开:劈杀。劈刺。劈成两半。 雷电击坏或击毙:天打雷劈。 冲着,正对着:劈头盖脑。 两个斜面合成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的简单机械,刀、斧、楔子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属于这一类(亦称“尖劈”)。劈
pǐ ㄆㄧˇ
分开:劈柴。劈成三股。 分裂,使从原物上分开:把菜帮儿劈下来。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劈叉。英语 cut apart, split, chop
德语 Teilung (S),hacken (V),aufteilen, spalten
“里”字共有1个读音: [lǐ]
汉字 | 里 |
---|---|
读音 | [lǐ] |
注音 | ㄌㄧˇ |
部首 | [里] 里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0 |
异体字 | 裏 裡 里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裏裡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1CC |
其它编码 | 五笔:jfd 仓颉:wg 郑码:kbvv 四角:60105 |
笔顺编码 | 251121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丨一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横 |
[lǐ]
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
3.街坊:邻里。里弄。
4.家乡:故里。乡里。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
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基本字义
里
(④⑤裏)
lǐ ㄌㄧˇ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里。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姓。英语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德语 in, innerhalb, innerlich (Präp),Heimat (S),innere (Adj),Li (chin. Längenmaß = 1,2 km) (Zähl),Futter, Innenseite (S),Nachbarschaft, nähere Umgebung (S)
“啪”字共有1个读音: [pā]
汉字 | 啪 |
---|---|
读音 | [pā] |
注音 | ㄆㄚ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㕷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56A |
其它编码 | 五笔:krrg 仓颉:rqha 郑码:jdnk 四角:66002 |
笔顺编码 | 2511213251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竖钩 提 撇 竖 横折 横 横 |
形容放枪、拍掌或东西撞击等声音:鞭子甩得~~地响。
基本字义
啪
pā ㄆㄚˉ
◎ 象声词,形容放枪、拍掌或东西撞击等声音。
英语 syllable
德语 Silb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