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⒉ 旧时男子所穿的长袍马褂。
⒈ 袍服和外褂。 清 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引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服饰沿革》:“袍褂皆用密线缝纫,行列如绘,谓之实行。”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成亲王之袍褂》:“﹝ 成哲亲王 ﹞所御袍褂极旧,然熨贴整削。”
⒉ 旧时男子所穿的长袍马褂。
引曹禺 《日出》第一幕:“这一身衣服,使他显得异样怯弱、渺小,如一个婴儿裹在成人的袍褂里。”
⒈ 男子穿著的正式礼服。即长袍外加马褂。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将蓝袍黑褂定为男子礼服之一,至今国内重要典礼仍可见。
“袍”字共有1个读音: [páo]
汉字 | 袍 |
---|---|
读音 | [páo] |
注音 | ㄆㄠˊ |
部首 | [衤] 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5 |
异体字 | 袌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88D |
其它编码 | 五笔:puqn 仓颉:lpru 郑码:wtry 四角:37212 |
笔顺编码 | 4523435515 |
笔顺笔画 | 丶フ丨ノ丶ノフフ一フ |
笔顺名称 | 点 横撇/横钩 竖 撇 点 撇 横折钩 横折 横 竖弯钩 |
袍子:皮袍。棉袍儿。长袍。旗袍儿。
基本字义
袍
páo ㄆㄠˊ
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英语 long gown, robe, cloak
德语 Abendkleid, Kleid (S)
“褂”字共有1个读音: [guà]
汉字 | 褂 |
---|---|
读音 | [guà] |
注音 | ㄍㄨㄚˋ |
部首 | [衤] 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8 |
异体字 | 袿 |
字形结构 | 左中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902 |
其它编码 | 五笔:pufh 仓颉:lggy 郑码:wtbi 四角:33200 |
笔顺编码 | 4523412112124 |
笔顺笔画 | 丶フ丨ノ丶一丨一一丨一丨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撇/横钩 竖 撇 点 横 竖 横 横 竖 提 竖 点 |
(褂儿)褂子:短褂儿。小褂儿(短的)。大褂儿(长的)。马褂儿。
基本字义
褂
guà ㄍㄨㄚˋ
◎ 上身的衣服:褂子。马褂儿。
英语 jacket, overcoat, coat; gown
德语 bedecken, umhü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