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⒈ 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 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参见“元宵”。
引元 王德信 《北西厢记·斋坛闹会》:“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
李瑛 《正月十五》诗:“正月十五春风高,家家闹元宵。”
袁鹰 《一声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
“闹”字共有1个读音: [nào]
汉字 | 闹 |
---|---|
读音 | [nào] |
注音 | ㄋㄠˋ |
部首 | [门] 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鬧 閙 ???? ???? ????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鬧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5F9 |
其它编码 | 五笔:uymh 仓颉:lsylb 郑码:tlsl 四角:37227 |
笔顺编码 | 42541252 |
笔顺笔画 | 丶丨フ丶一丨フ丨 |
笔顺名称 | 点 竖 横折钩 点 横 竖 横折钩 竖 |
1.喧哗;不安静:热闹。闹哄哄。这里闹得很,没法儿看书。
2.吵;扰乱:又哭又闹。两个人又闹翻了。孙悟空大闹天宫。
3.发泄(感情):闹情绪。闹脾气。
4.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闹病。闹肚子。闹水灾。闹矛盾。闹笑话。
5.干;弄;搞:闹革命。闹生产。把问题闹清楚。
6.开玩笑;逗:打闹。闹洞房。
基本字义
闹
(鬧)
nào ㄋㄠˋ
不安静:闹市。热闹。 搅扰:闹心。闹腾。 戏耍,耍笑:戏闹。闹洞房。 发生(疾病或灾害):闹病。闹事。闹水灾。 发泄,发作:闹气。闹情绪。 生机勃勃,旺盛,声势浩大,热火朝天地搞: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元宵。英语 quarrel; dispute hotly
德语 lärmend, auslassen, an etw. leiden (V)
“元”字共有1个读音: [yuán]
汉字 | 元 |
---|---|
读音 | [yuán] |
注音 | ㄩㄢˊ |
部首 | [二] 二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2 |
异体字 | 圓 原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43 |
其它编码 | 五笔:fqb 仓颉:mmu 郑码:bdrd 四角:10212 |
笔顺编码 | 1135 |
笔顺笔画 | 一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横 横 撇 竖弯钩 |
1.朝代。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宋。定都大都(今北京)。
2.姓。
基本字义
元
yuán ㄩㄢˊ
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基本: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同“圆”。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中国朝代名:元代。元曲。姓。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英语 first; dollar; origin; head
德语 ZEW für Geld (Num),Yuan (Eig)
“宵”字共有1个读音: [xiāo]
汉字 | 宵 |
---|---|
读音 | [xiāo] |
注音 | ㄒㄧㄠ |
部首 | [宀] 宝盖头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7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BB5 |
其它编码 | 五笔:pief 仓颉:jfb 郑码:wdkq 四角:30227 |
笔顺编码 | 4452432511 |
笔顺笔画 | 丶丶フ丨丶ノ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撇 竖 横折钩 横 横 |
1.夜:元宵。春宵。通宵达旦。
2.姓。
基本字义
宵
xiāo ㄒㄧㄠˉ
◎ 夜:通宵达旦。春宵。宵夜。宵禁。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宵遁。元宵。夜宵。
英语 night, evening, dark
德语 Nach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