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轰动。
⒉ 犹喧闹。
⒈ 犹轰动。
引《水浒传》第四十回:“你这小去处,砍得两箇人,闹动了世界,我便挨入来看一看,打甚么鸟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鼓乐喧天,闹动了一个村坊。”
⒉ 犹喧闹。
引《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三军众将,只道是 方腊,一齐闹动,抢将拢来看时,却是 阮小七,众皆大笑。”
《水浒传》第一一九回:“正在那里闹动,早有 童枢密 带来的大将 王禀、赵谭 入洞助战。”
⒈ 争吵。
引《水浒传·第三回》:「你两个都头都不要闹动,权退一步,我自绑缚出来,解官请赏。」
“闹”字共有1个读音: [nào]
汉字 | 闹 |
---|---|
读音 | [nào] |
注音 | ㄋㄠˋ |
部首 | [门] 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鬧 閙 ???? ???? ????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鬧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5F9 |
其它编码 | 五笔:uymh 仓颉:lsylb 郑码:tlsl 四角:37227 |
笔顺编码 | 42541252 |
笔顺笔画 | 丶丨フ丶一丨フ丨 |
笔顺名称 | 点 竖 横折钩 点 横 竖 横折钩 竖 |
1.喧哗;不安静:热闹。闹哄哄。这里闹得很,没法儿看书。
2.吵;扰乱:又哭又闹。两个人又闹翻了。孙悟空大闹天宫。
3.发泄(感情):闹情绪。闹脾气。
4.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闹病。闹肚子。闹水灾。闹矛盾。闹笑话。
5.干;弄;搞:闹革命。闹生产。把问题闹清楚。
6.开玩笑;逗:打闹。闹洞房。
基本字义
闹
(鬧)
nào ㄋㄠˋ
不安静:闹市。热闹。 搅扰:闹心。闹腾。 戏耍,耍笑:戏闹。闹洞房。 发生(疾病或灾害):闹病。闹事。闹水灾。 发泄,发作:闹气。闹情绪。 生机勃勃,旺盛,声势浩大,热火朝天地搞: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元宵。英语 quarrel; dispute hotly
德语 lärmend, auslassen, an etw. leiden (V)
“动”字共有1个读音: [dòng]
汉字 | 动 |
---|---|
读音 | [dòng] |
注音 | ㄉㄨㄥˋ |
部首 | [力] 力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4 |
异体字 | 動 働 㣫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動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2A8 |
其它编码 | 五笔:fcln|fcet 仓颉:miks 郑码:bdzy 四角:14727 |
笔顺编码 | 115453 |
笔顺笔画 | 一一フ丶フノ |
笔顺名称 | 横 横 撇折 点 横折钩 撇 |
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
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
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
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
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
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
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
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基本字义
动
(動)
dòng ㄉㄨㄥˋ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使开始发生:发动。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非静止的:动画。可变的:动产。行为:举动。动作。常常:动辄得咎。英语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德语 agieren (V),bewegen (V),handel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