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代长安的兴庆宫。原系玄宗为藩王时故宅,后为宫,位于大明宫(东内)之南,故名。
⒉ 南宋皇帝居住的地方。
⒊ 明代皇城中的小南城。
⒈ 唐 代 长安 的 兴庆宫。原系 玄宗 为藩王时故宅,后为宫,位于 大明宫 (东内)之南,故名。
引唐 白居易 《长恨歌》:“西宫 南内 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新唐书·后妃传下·穆宗贞献萧皇后》:“初, 大和 中, 懿安太后 居 兴庆宫 ……帝每五日问安及岁时庆謁,率繇复道至 南内。”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朕自幸 蜀 还京,退居 南内,每日只是思想妃子。”
⒉ 南宋 皇帝居住的地方。 《宋史·舆服志六》:“中兴,服御惟务简省,宫殿尤朴。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又曰 南内,本 杭州 治也。
引绍兴 初,创为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官家恭请太上、太后来日就 南内 排当。”
⒊ 明 代皇城中的小南城。 清 吴长元 《宸垣识略·皇城一》:“缎疋库库神庙,在内 东华门 外小南城,名 里新库,即 明 英宗 所居之 南内。
引永乐 中所谓 东苑 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南内 汤池仍蔓草, 东陵 輦路又斜阳。”
⒈ 唐代长安的兴庆宫。在蓬莱宫之南,原系玄宗为藩王时故宅,故称为「南内」。
引《新唐书·卷七七·后妃传下·贞献萧太后传》:「帝每日问安及岁时庆谒,率繇复道至南内,群臣及命妇诣宫门候起居。」
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⒉ 南宋皇帝居住的殿宇。
引《宋史·卷一五四·舆服志六·宫室》:「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又曰南内。」
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干淳奉亲》:「官家恭请太上、太后来日就南内排当。」
⒊ 明代皇城中的小南城,称为「南内」。乃英宗为上皇时所居。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续四〇出》:「南内汤池仍蔓草,东陵辇路又斜阳。」
“南”字共有2个读音: [nán] [nā]
汉字 | 南 |
---|---|
读音 | [nán][nā] |
注音 | ㄋㄢˊ|ㄋㄚ |
部首 | [十] 十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7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57 |
其它编码 | 五笔:fmuf 仓颉:jbtj 郑码:edld 四角:40227 |
笔顺编码 | 12254311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フ丶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折钩 点 撇 横 横 竖 |
[nán]
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
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
[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基本字义
南
nán ㄋㄢˊ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姓。其它字义
南
nā ㄋㄚˉ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英语 south; southern part; southward
德语 Süd.. (S),Süden (S),südlich (Adj)
“内”字共有2个读音: [nèi] [nà]
汉字 | 内 |
---|---|
读音 | [nèi][nà] |
注音 | ㄋㄟˋ|ㄋㄚˋ |
部首 | [冂] 同字匡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2 |
异体字 | 內 㐻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內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85 |
其它编码 | 五笔:mwi 仓颉:ob 郑码:ldod 四角:40227 |
笔顺编码 | 2534 |
笔顺笔画 | 丨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钩 撇 点 |
[nèi]
1.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内涵。
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
3.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基本字义
内
nèi ㄋㄟˋ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 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其它字义
内
nà ㄋㄚˋ
同“纳”,收入;接受。英语 inside
德语 innen (V),innerha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