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时皇宫禁卫军分为南衙、北衙,合称“南北衙”。
⒉ 唐时谓宰相以下群臣为南衙,称宫中宦官为北司,合称“北司、南衙”,亦称“南北衙”。参看“南衙”。
⒈ 唐 时皇宫禁卫军分为南衙、北衙,合称“南北衙”。参见“南衙”。
引《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
⒉ 唐 时谓宰相以下群臣为南衙,称宫中宦官为北司,合称“北司、南衙”,亦称“南北衙”。参见“南衙”。
“南”字共有2个读音: [nán] [nā]
汉字 | 南 |
---|---|
读音 | [nán][nā] |
注音 | ㄋㄢˊ|ㄋㄚ |
部首 | [十] 十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7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57 |
其它编码 | 五笔:fmuf 仓颉:jbtj 郑码:edld 四角:40227 |
笔顺编码 | 12254311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フ丶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折钩 点 撇 横 横 竖 |
[nán]
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
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
[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基本字义
南
nán ㄋㄢˊ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姓。其它字义
南
nā ㄋㄚˉ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英语 south; southern part; southward
德语 Süd.. (S),Süden (S),südlich (Adj)
“北”字共有2个读音: [běi] [bèi]
汉字 | 北 |
---|---|
读音 | [běi][bèi] |
注音 | ㄅㄟˇ|ㄅㄟˋ |
部首 | [匕] 匕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3 |
异体字 | ???? 背 北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17 |
其它编码 | 五笔:uxn 仓颉:lmp 郑码:tirr 四角:12110 |
笔顺编码 | 21135 |
笔顺笔画 | 丨一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 提 撇 竖弯钩 |
[běi]
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bèi]古同“背”,违背,违反。
基本字义
北
běi ㄅㄟˇ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其它字义
北
bèi ㄅㄟˋ
◎ 古同“背”,违背,违反。
英语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德语 Norden (S),nördlich (Adj),nordwärts, nach Norden, gen Norden (Adv),Nord-"
“衙”字共有1个读音: [yá]
汉字 | 衙 |
---|---|
读音 | [yá] |
注音 | ㄧㄚˊ |
部首 | [行] 行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7 |
异体字 | 牙 |
字形结构 | 左中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859 |
其它编码 | 五笔:tgkh|tgks 仓颉:homrn 郑码:oixj 四角:21221 |
笔顺编码 | 3321251251112 |
笔顺笔画 | ノノ丨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撇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钩 |
1.衙门:衙役。
2.姓。
基本字义
衙
yá ㄧㄚˊ
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英语 public office; official res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