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眼睛受到突然刺激而避开。形容心存怯懦。
⒈ 谓眼睛受到突然刺激而避开。形容心存怯懦。
引《孟子·公孙丑上》:“北宫黝 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
孙奭 疏:“言 北宫黝 之养勇,人刺其肌肤,不为挠却;人刺其目,不以目转睛而逃避。”
《韩非子·显学》:“漆雕 之议,不色挠,不目逃。”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何处无肥噬,谁人不目逃。”
⒈ 心存怯懦而转睛逃避。
引《孟子·公孙丑上》:「不肤挠,不目逃。」
“逃”字共有1个读音: [táo]
汉字 | 逃 |
---|---|
读音 | [táo] |
注音 | ㄊㄠˊ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 ???? ???? ???? 迯 跳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003 |
其它编码 | 五笔:iqpv|qipi 仓颉:ylmo 郑码:wvrd 四角:32301 |
笔顺编码 | 341534454 |
笔顺笔画 | ノ丶一フノ丶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撇 点 提 竖弯钩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
1.逃跑:追歼逃敌。
2.躲避:逃荒。逃学。
基本字义
逃
táo ㄊㄠˊ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逃跑。逃敌。逃匿。逃遁。逃逸。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逃避。逃难(nàn )。逃汇。逃税。逃世(避世)。英语 escape, flee; abscond, dodge
德语 abhauen, durchbrennen (V),entkommen, entgehen (V),flüchten, flieh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