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民间歌谣。
英folk rhyme; popular ballad;
⒈ 民间流传的歌谣。有的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
引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若有民謡起,当歌帝泽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吃苦称冤》:“宋 熙寧 间旱,令捕蜥蜴,一时无获,多以壁虎代送官府。民謡有‘壁虎壁虎,你好喫苦’之説。”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听说 四川 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
⒈ 民间歌谣。由民间流传下来的纯朴音乐,形式简单,真情流露而感人。如童谣、山歌及恋歌等。
“民”字共有1个读音: [mín]
汉字 | 民 |
---|---|
读音 | [mín] |
注音 | ㄇㄧㄣˊ |
部首 | [乛] 横钩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4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C11 |
其它编码 | 五笔:nav 仓颉:rvp 郑码:yybh 四角:77747 |
笔顺编码 | 51515 |
笔顺笔画 | フ一フ一フ |
笔顺名称 | 横折 横 竖提 横 斜钩 |
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
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
3.民间的:民歌。民谣。
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
5.姓。
基本字义
民
mín ㄇㄧㄣˊ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同“苠”。英语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德语 Bevölkerung (S),Volk (S),volkstümlich (Adj),zivil (Adj)
“谣”字共有1个读音: [yáo]
汉字 | 谣 |
---|---|
读音 | [yáo] |
注音 | ㄧㄠˊ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10 |
异体字 | 謠 謡 䚺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謠謡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C23 |
其它编码 | 五笔:yerm|yetb 仓颉:ivbou 郑码:spez 四角:32772 |
笔顺编码 | 453443311252 |
笔顺笔画 | 丶フ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撇 点 点 撇 撇 横 横 竖 竖折/竖弯 竖 |
1.歌谣:民谣。童谣。
2.凭空捏造的话:造谣。
基本字义
谣
(謡)
yáo ㄧㄠˊ
大众编的反映生活的歌:民谣。歌谣。童谣。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话:谣言。谣传(chuán )。谣诼(造谣诬蔑的话)。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我歌且谣”。英语 sing; folksong, ballad; rumor
德语 Gerücht, Sag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