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屯的意思

míntún

民屯


拼音mín tún
注音ㄇ一ㄣˊ ㄊㄨㄣˊ

词语解释

民屯[ mín tún ]

⒈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 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参见“屯2田”。

《元史·兵志三》:“世祖 至元 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有所谓民屯者,如 唐 初行民屯,及 天寳 间,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万斛是也。”

“民”字共有1个读音: [mín]  

民

汉字
读音[mín]
注音ㄇㄧㄣˊ
部首[乛]  横钩
笔画总笔画:5 部外:4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C11
其它编码五笔:nav 仓颉:rvp 郑码:yybh 四角:77747
笔顺编码51515
笔顺笔画フ一フ一フ
笔顺名称 横折 横 竖提 横 斜钩

“民”字的意思

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

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

3.民间的:民歌。民谣。

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

5.姓。

“民”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ín ㄇㄧㄣˊ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同“苠”。

英语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德语 Bevölkerung (S)​,Volk (S)​,volkstümlich (Adj)​,zivil (Adj)

“屯”字共有2个读音: [tún]   [zhūn]  

屯

汉字
读音[tún][zhūn]
注音ㄊㄨㄣˊ|ㄓㄨㄣ
部首[屮]  出字头
笔画总笔画:4 部外:1
异体字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C6F
其它编码五笔:gbnv 仓颉:pu 郑码:hdzi 四角:50717
笔顺编码1525
笔顺笔画一フ丨フ
笔顺名称 横 竖折/竖弯 竖 竖弯钩

“屯”字的意思

[tún]

1.聚集;储存:屯粮。

2.驻扎:屯兵。

3.村庄。多用于地名,如皇姑屯(在辽宁)。

[zhūn]

困难。

“屯”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ún ㄊㄨㄣˊ

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

其它字义

zhūn ㄓㄨㄣˉ

 ◎ 困难: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英语 village, hamlet; camp; station

德语 Dorf, kleine Ortschaft (S)​,schwer, schwierig, hart [ hist. ] (Adj)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