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
⒈ 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参见“鸣鞭”。
引宋 苏舜钦 《览含元殿基因想昔时朝会之盛且感其兴废之故》诗:“赤案波光卷,鸣梢电尾回。”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月淡星稀, 建章宫 里千门晓。御炉烟裊,隐隐鸣梢杳。”
“鸣”字共有1个读音: [míng]
汉字 | 鸣 |
---|---|
读音 | [míng] |
注音 | ㄇㄧㄥˊ |
部首 | [鸟] 鸟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3 |
异体字 | 鳴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鳴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E23 |
其它编码 | 五笔:kqyg|kqgg 仓颉:rpym 郑码:jrz 四角:67027 |
笔顺编码 | 2513545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ノフ丶フ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
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
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
4.姓。
鸣
(鳴)
míng ㄇㄧㄥˊ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英语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德语 das Singen der Vögel (V),läuten (V),weinen, rufen, schreien (V),zwitschern, krähen, zirpen, trillern (V),Ming (Eig, Fam)
“梢”字共有2个读音: [shāo] [sào]
汉字 | 梢 |
---|---|
读音 | [shāo][sào] |
注音 | ㄕㄠ|ㄙㄠˋ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7 |
异体字 | 䔠 萷 ???? 揱 橚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8A2 |
其它编码 | 五笔:sieg 仓颉:dfb 郑码:fkq 四角:49927 |
笔顺编码 | 12342432511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丨丶ノ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竖 点 撇 竖 横折钩 横 横 |
[shāo]
条状物的较细的一头:树梢。眉梢。辫梢。
[sào]锥度。
基本字义
梢
shāo ㄕㄠˉ
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树梢。末梢。梢头。梢林。 末尾:眉梢。收梢。 古代奏乐时拿的竿子。 古同“艄”,船舵尾。其它字义
梢
sào ㄙㄠˋ
像圆锥体的形状。 柱形物体的横剖面向一端面逐渐缩小的形式。英语 pointed tip of something long like a branch; rudder
德语 Zweigspitz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