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白龙堆沙漠的略称。亦泛指西北边荒之地。
⒈ 白龙堆 沙漠的略称。亦泛指西北边荒之地。参见“白龙堆”。
引《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赞》:“啸羣 龙漠,乘衅侵渔。”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愿驰 龙漠,饮马县旌。”
宋 欧阳修 《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作诗一百四十言为寄》:“龙漠 方多孽,旄头久示灾。”
“龙”字共有1个读音: [lóng]
汉字 | 龙 |
---|---|
读音 | [lóng] |
注音 | ㄌㄨㄥˊ |
部首 | [龙] 龙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0 |
异体字 | 龍 竜 龒 㡣 䮾 ???? ???? ???? ???? ???? ???? ???? ???? ???? ????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龍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F99 |
其它编码 | 五笔:dxv|dxyi 仓颉:ikp 郑码:gm 四角:43014 |
笔顺编码 | 13534 |
笔顺笔画 | 一ノ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撇 竖弯钩 撇 点 |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
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
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5.姓。
龙
(龍)
lóng ㄌㄨㄥˊ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姓。英语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德语 Drache (S),Long (Name) (Eig, Fam),Schlange (auf der Speisekarte) (Ess),Radikal Nr. 212 = Drache, Drachen
“漠”字共有1个读音: [mò]
汉字 | 漠 |
---|---|
读音 | [mò] |
注音 | ㄇㄛˋ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10 |
异体字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F20 |
其它编码 | 五笔:iajd 仓颉:etak 郑码:vekg 四角:34184 |
笔顺编码 | 4411222511134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提 横 竖 竖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捺 |
1.沙漠:大漠。漠北。
2.冷淡地;不经心地:漠视。漠不关心。
漠
mò ㄇㄛˋ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沙漠。漠北。 空旷:广漠。荒漠。漠漠。 冷淡地,不经心地:漠视。漠不关心。 同“寞”,寂静无声。英语 desert; aloof, indifferent, cool
德语 desertieren, im Stich lassen (S),Wüste (S),gleichgültig (Adj),teilnahmslos (A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