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龙刍的意思

lóngchú

龙刍


拼音lóng chú
注音ㄌㄨㄥˊ ㄔㄨˊ

繁体龍芻

词语解释

龙刍[ lóng chú ]

⒈  即龙须草。可作马料,故称。

引证解释

⒈  即龙须草。可作马料,故称。参见“龙鬚草”。

曾慥 《类说》卷五引 晋 王嘉 《拾遗记》:“东海 有岛曰 龙驹川,穆天子 养八骏处。岛中有草名龙芻,马食之,日行千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题达上人药圃》之二:“教疏兔鏤金弦乱,自拥龙芻紫汞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石龙刍》:“刈草包束曰芻,此草生水石之处,可以刈束养马,故谓之龙芻。”

“龙”字共有1个读音: [lóng]  

龙

汉字
读音[lóng]
注音ㄌㄨㄥˊ
部首[龙]  龙字旁
笔画总笔画:5 部外:0
异体字 龍 竜 龒 㡣 䮾 ???? ???? ???? ???? ???? ???? ???? ???? ???? ???? ???? ????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F99
其它编码五笔:dxv|dxyi 仓颉:ikp 郑码:gm 四角:43014
笔顺编码13534
笔顺笔画一ノフノ丶
笔顺名称 横 撇 竖弯钩 撇 点

“龙”字的意思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

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

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5.姓。

“龙”字的基本解释

(龍)

lóng ㄌㄨㄥˊ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姓。

英语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德语 Drache (S)​,Long (Name)​ (Eig, Fam)​,Schlange (auf der Speisekarte)​ (Ess)​,Radikal Nr. 212 = Drache, Drachen

“刍”字共有1个读音: [chú]  

刍

汉字
读音[chú]
注音ㄔㄨˊ
部首[刀]  刀字旁
笔画总笔画:5 部外:3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20D
其它编码五笔:qvf 仓颉:nsm 郑码:rxb 四角:27177
笔顺编码35511
笔顺笔画ノフフ一一
笔顺名称 撇 横撇/横钩 横折 横 横

“刍”字的意思

1.喂牲畜的草:反刍。

2.割草。

3.谦辞。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刍言。刍议。

“刍”字的基本解释

(芻)

chú ㄔㄨˊ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刍。 割草:刍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刍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刍议(同“刍言”)。 草把:刍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

英语 mow, cut grass; hay, fodder

德语 geschnittenes Gras ,Heu, Stroh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

词语首拼